打开APP

感染新冠会有哪些长期症状?英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发布报告

  1. 病毒

来源:医学新视点 2020-10-22 12:30

 连续三周卧床不起,经历了呼吸困难、头痛、结膜炎、喉咙痛、身体疼痛等一系列症状。连续两个月失去味觉,无论冷热咸甜,都难以分辨,也闻不出任何味道。直到四个月后,还持续疲劳,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压力不断堆积,看不到希望。”作为一名医生,也是一名新冠感染长期症状的经历者,Monica Maltas博士在《柳叶刀》旗下期刊EClinicalMedi

 

连续三周卧床不起,经历了呼吸困难、头痛、结膜炎、喉咙痛、身体疼痛等一系列症状。连续两个月失去味觉,无论冷热咸甜,都难以分辨,也闻不出任何味道。直到四个月后,还持续疲劳,也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压力不断堆积,看不到希望。”作为一名医生,也是一名新冠感染长期症状的经历者,Monica Maltas博士在《柳叶刀》旗下期刊EClinicalMedicine发表文章分享病程,如此坦言。

相似的情况也正发生在更多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患者身上。尽管急性感染期已经过去,但康复过程中的慢性症状带来了新的挑战。此前,《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曾发表意大利研究,患者出院、核酸转阴、距离发病60天后,仍然有超过85%患者伴随COVID-19症状。“COVID症状研究”通过app纳入了来自美国、英国和瑞典共超过420万人的信息,数据表明,虽然不少患者在2-3周康复,但也有10%-20%患者的症状超过1个月。

为了更好关注在部分患者中新冠感染引起长期疾病的现象,英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R)近日发表了一份名为“与COVID-19共同生活(Living with COVID-19)”的综述报告。基于对现有科学证据和专家共识的动态回顾,并通过小组访谈关注患者经验,报告指出,COVID-19长期症状可能涉及四种不同的综合征,部分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综合征。

对COVID-19住院患者以及在社区隔离康复的COVID-19患者进行症状分析发现,他们经历的长期并发症状虽然广泛,但有明显的共同点,包括呼吸系统、大脑、心血管系统以及心脏、肾脏、肠道、肝脏甚至皮肤方面都存在问题。不过,在不同患者中,这些症状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不等,也未必按顺序出现。

进一步细分来看,一些患者出现了“典型的危重症后遗症状”,即从ICU出院后通常会出现认知、身体和精神健康障碍。在研究团队聚焦访谈的一些患者中,有两名接受过重症监护,并在出院后都得到了以呼吸功能为主的医疗支持;然而,一旦这些支持中止,他们就感到身体状态不佳,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得到过支持。

但另一些患者则报告“疲劳和大脑糊涂,与病毒感染后疲劳综合征相一致”。比如,参与研究访谈的一名患者平时每天能轻松走上5-6英里(约8-10公里),但感染新冠后连一条街都走不完,思维也跟不上日常对话。再比如,Monica Maltas医生也出现了这一情况。

第三类患者反馈,“症状发作像坐过山车一样,时好时坏,无法稳定恢复。”一名患者向研究团队分享,“感觉自己生活在COVID-19症状的循环中,有时发烧、咳嗽、疲劳、大脑疲劳混乱,过几天又恢复正常。在这样过了6个月后,我感觉‘正常’的日子渐渐多了起来,但就在我感觉好转的时候,那些症状又全部回来了,那些循环又开始了。”对这些患者来说,最大的困扰甚至已经不是症状本身,而是症状和康复希望的不确定性。

而还有一些患者,可能会经历“由病毒引起的永久性器官损害”。事实上,在前两种冠状病毒疫情中也观察到了病毒的长期影响。全球SARS和MERS感染幸存者中,约30%经历了持续的生理损伤和影像检查异常,提示肺纤维化,以及长期的心、肺、血糖、脑部并发症。一项针对SARS患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多达1/3的患者持续存在肺损伤。

研究作者之一,NIHR 证据和传播中心Elaine Maxwell博士表示,目前提出的这四种分类并非定论。但缺乏对这些综合征的清晰定义,可能让这些经历长期症状的患者难以获得合适的医疗服务。目前,“与COVID-19共同生活(Living with COVID-19)”综述报告的证据更新工作仍在进行中。

作者团队提出,接下来,业界面临的另一项挑战是,针对这些长期症状患者的需求,找到合适的临床护理模式。对医疗专业人员而言,如何为这些患者提供长期康复建议(而非只能告诉患者“也许两三周后就好了”),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柳叶刀》子刊文章中, Monica Maltas医生提到,她的目标是恢复原本正常、精力充沛的生活。但何时能实现,仍是未知数。希望随着对COVID-19长期症状的更多关注和研究努力,能为像Monica Maltas医生这样面对长期症状的人群带来答案。(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