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认知!复旦大学最新《柳叶刀》论文,证实流感疫苗可降低心衰患者死亡风险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9-06 10:38
研究证实了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出院前接种流感疫苗,能显著提高生存率,并降低 1 年内再入院的可能性。
每年流感季,流感病毒感染都是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病情加重最常见的诱因之一。因此,流感疫苗接种被广泛推荐用于预防易感人群(包括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和严重疾病。然而,支持这一做法的随机临床证据有限,实际上,在世界许多地区,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比例很低,接种流感疫苗的心衰患者比例就更低了,在我国甚至不足 1%。
那么,在中国,流感疫苗接种能否改善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后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的预后呢?
2025 年 8 月 30 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Craig Anderson 教授联合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杜昕教授团队等,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了题为:Influenza vaccination to improve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heart failure (PANDA II): a multiregional, seasonal, hospital-based, cluster-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in China 的研究论文。
这项在中国开展的大规模、多区域、多周期的群组随机对照实验(名为 PANDA II),覆盖了全国 12 个省份、164 家医院,共纳入 7771 例心力衰竭患者,时间横跨 2021-2024 年三个流感季节,证实了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出院前接种流感疫苗,能显著提高生存率,并降低 1 年内再入院的可能性。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在中国进行了一项历时三个冬季(流感季)的务实、多地区、平行组、以医院为单位的整群随机对照优效性试验。参与医院分布于全国 12 个省份的县级行政区,若被分配至干预组,这些医院需具备提供床旁服务的能力,可在足够数量的患者出院前为其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分配到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医院则不提供疫苗接种服务,但会依照常规医疗标准告知患者可自费在当地社区医疗中心接种流感疫苗。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差异巨大:干预组接种率高达 94.4%,而对照组仅 0.5%。
随访结束后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疫苗接种组患者的全因死亡或再入院的复合终点发生率为 41.2%(1387例),常规护理组则为 47.0%(1843例),疫苗接种组的绝对风险降低 5.8%。以医院作为整体进行分析,疫苗接种组主要终点发生率比常规护理组低 3.7%,这意味着每 27 个心衰患者接种流感疫苗,就能减少一个死亡或再入院事件。与之相比,近 1000 人服用阿司匹林才能预防 1 例心梗。
在次要终点方面,疫苗接种组 12 个月内全因死亡率为 10.0%,而常规护理组则为 12.8%,疫苗接种组 12 个月内再入院率为 35.4%,而常规护理组则为 40.5%。
以上这些这些数据一致表明,接种流感疫苗可显著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和再入院风险。
这项大规模研究显示,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为其接种流感疫苗,可提高其生存率,并降低其在接下来 12 个月内再入院的可能性。因此,将流感疫苗接种纳入住院治疗,可为心力衰竭这一高危患者群体提供一种广泛适用的策略,无论是在资源有限还是资源丰富的环境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