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诺贝尔奖”研究,再登Cell子刊:人类也可以通过肛门呼吸,关键时刻能救命,已开展人体临床试验
来源:生物世界 2025-10-23 09:36
研究团队进行了首次人体试验,验证了这种肛门呼吸方式在人类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可行性。
搞笑诺贝尔奖(Ig Nobel Prize)旨在表彰那些“先让人发笑,然后引人深思”的科学研究。
2024 年 10 月 29 日,搞笑诺贝尔生理学奖(Ig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授予了一项神奇的研究——来自东京理科大学的武部贵则(Takanori Takebe)发现,包括小鼠、大鼠和猪在内的哺乳动物可以绕过呼吸系统、通过肛门呼吸。
一年后的 2025 年 10 月 20 日,该团队进行了首次人体试验,验证了这种肛门呼吸方式在人类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可行性。
武部贵则(左一)团队获得 2024 年搞笑诺贝尔生理学奖
这项研究始于新冠疫情期间,当时疫情导致呼吸机严重短缺,从而危及患者生命。
泥鳅等水生生物进化出了一种独特的肠道呼吸机制,从而得以在长期缺氧的环境中生存。受此启发,武部贵则在哺乳动物中验证了经肛门肠内通气(EVA)技术,该研究以:Mammalian enteral ventilation ameliorates respiratory failure 为题,于 2021 年 6 月 11 日发表在了 Cell 子刊 Med 上,该研究还被选为当期封面论文。
封面图片描绘了一头猪在充氧液体中游泳,形象地展示了 EVA 技术
研究团队探索了两种不同的 EVA 模式:g-EVA 和 l-EVA,前者直接输入气体氧气,后者输入溶解了大量氧气的全氟化碳(PFC)液体。结果显示,这两种 EVA 模式均可有效挽救呼吸衰竭的哺乳动物模型的生命,提高存活率,改善行为表现,并提高全身氧气水平。但 l-EVA 模式更具有可耐受性和可重复性,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迹象。
这项研究表明,哺乳动物的肠道能够吸收全氟化碳液体中溶解的氧气,从而改善呼吸衰竭,这项研究也将远端肠道重新定义为一种辅助呼吸器官。由于全氟化碳的安全性已在临床上得到证实,因此,EVA 有望作为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种辅助供氧手段。
这项研究获得了 2024 年搞笑诺贝尔生理学奖(Ig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2025 年 10 月 20 日,武部贵则团队再次在 Med 期刊发表论文,他们进行了首次人体试验,证实了 EVA 用于人体肠内通气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全氟萘烷(PFD,全氟化碳的一种)是一种临床获批的高氧溶解度液体,是肠内给氧的潜在载体,这项首次在人体中进行的 1 期、单中心、开放标签、非对照、剂量递增临床试验,共有 27 名 20-45 岁健康男性参与。
这项人体试验的主要终点是评估直肠内给予全氟癸烷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参与者接受单次直肠内给予非氧合全氟萘烷(剂量从 25 毫升递增至 1500 毫升),保留 60 分钟。通过监测不良事件、生命体征、临床实验室检查以及全身全氟萘烷暴露情况来评估安全性和耐受性,采用基于大型动物数据的药代动力学模型来预测潜在的氧转移。
该试验使用的是非氧合全氟萘烷,即全氟萘烷中仅自行溶解了空气中的氧气,未额外加载高浓度氧气。因为该试验的目标是测试全氟萘烷本身的局部耐受性和全身安全性,而非验证其氧气输送效果,因此,使用非氧合全氟萘烷既能排除氧气释放对结果的影响,确保观察到的不良反应仅来自全氟萘烷或其给药方式,又能避免氧气相关并发症(例如高氧血症、氧化应激)干扰安全性评估。
结果显示,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或剂量限制性毒性,有轻度胃肠道症状(腹胀和腹痛),且是短暂的、剂量依赖性的,并在未干预的情况下自行缓解。所有临床实验室参数,包括肝肾功能指标,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血液中全氟萘烷浓度未检出(<1.0 μg/mL)。药代动力学模型预测了剂量依赖性的氧合效应,这与高剂量组观察到的外周血氧饱和度适度增加相一致。
这项首次人体试验证明,直肠内给予非氧合全氟萘烷是安全、可行且耐受性良好的。这些发现奠定了关键的安全基础,并支持继续开发使用完全氧合全氟萘烷进行肠内通气,作为辅助策略来支持呼吸衰竭患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