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药明康德25周年,高管谈如何抓住新分子机遇

来源:网络 2025-08-24 17:05

今天我们认识一家正在快速成长的优质企业——药明康德。该公司最近表示,今年是其成立第25周年,公司从2000年一间650平米的实验室起步,如今已经成为一体化CRDMO平台,正在支持数千名客户的创新项目,加速新药好药不断问世,为患者谋福祉。

这里解释一下,CRDMO指的是合同研究、开发及生产组织,服务对象是生物技术公司和大型医药公司,服务范围涵盖了新药研发的全过程,包括从前端新药发现与研究(R),到工艺开发(D),再到商业化生产(M)。

如图片无法显示,请刷新页面

药明康德联席首席执行官陈民章博士最近接受了行业媒体Pharma Manufacturing主编Greg Slabodkin的采访,分享他对行业的洞见和对未来战略的思考。

首先,陈民章博士强调,CRDMO正在持续强劲成长。陈民章博士指出,目前,无处不在的创新驱动着新药研发,也对能力规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创新药物分子的大小和复杂性日益增加,尤其是寡核苷酸、多肽、靶向蛋白降解剂(TPD)、抗体偶联药物(ADC)等新分子的出现,新药的整体研发进程——从化学合成到生产、质量控制和满足法规要求——都需要更丰富的知识和更先进的方法。

25年来,药明康德的战略始终明确:跟随科学、跟随客户、跟随分子。“这是我们一体化CRDMO模式的核心,能够帮助我们始终立足行业前沿,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陈民章博士说道。目前的客户也看重药明康德大量积累的Know-how、专业能力和持续扩展的规模,看重这家公司能够从容应对复杂的分子挑战,并能帮助自身控制开发成本、提高效率并降低风险。

以药明康德旗下专注多肽、寡核苷酸及相关化学偶联物(“TIDES”药物)的WuXi TIDES业务为例。该业务是药明康德增速最快的业务之一,其全方位的CRDMO能力涵盖新型单体、连接体和配体、寡核苷酸、多肽以及复杂化学偶联物的工艺开发与任何规模的生产服务。这种一体化的方式能够简化TIDES药物开发流程,助力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将创新疗法从概念推进至临床。

能力建设方面,陈民章博士举例道,在一个复杂的多肽-PMO(PPMO)偶联物项目中,通过多个团队平行推进,优化合成、偶联、制剂和分析方法,帮助客户在短短11个月内将候选药物推进到IND(临床试验申请)阶段;在TPD领域,药明康德也已经与150多家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合成了超过188,000种复杂的TPD化合物,其中70多种已进入临床前候选药物(PCC)阶段,10多种已进入后期开发阶段。

规模建设方面,陈民章博士称,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尤其是GLP-1领域的需求,WuXi TIDES将在2025年底前进一步提升多肽固相合成反应釜(SPPS)总体积至超过10万升,并计划在新加坡基地增加更多产能;到2025年底,药明康德的小分子原料药的总反应釜体积也将超过400万升。

可以看出,这家公司的能力还远未达到上限。科学突破日新月异,药明康德始终紧跟,作为能力拓展的案例之一,药明康德提到,其旗下合全药业目前正在持续拓展喷雾干燥分散(SDD)能力,包括泰兴基地今年新增了一台PSD-4喷雾干燥器,同时瑞士库威基地全新的喷雾干燥车间也正式破土动工,预计首台喷雾干燥设备将于2026年投入运营。

喷雾干燥分散技术可以提升药物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药明康德已经能够支持从毫克级实验室规模到临床以及商业生产阶段吨级规模的喷雾干燥开发和生产,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赋能客户是药明康德不变的初心,我们致力于与行业同仁携手构建更健康的世界。”陈民章博士强调道。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