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日本研究发现,青春期早期至中期持续性的社交退缩和躯体症状加重,与出现自杀意念的风险增加88%和97%有关
来源:奇点糕 2024-02-06 09:41
近期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青春期早期至中期持续性的社交退缩和躯体症状加重与出现自杀意念的风险增加88%和97%有关。
青少年精神健康是目前全世界都重点关注的问题,大约有10-20%的青少年有自杀意念[1,2],自杀也是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4],这些事实突出了预防和干预青少年自杀的重要性。精神疾病是青少年自杀的主要风险因素,对自杀死亡个体的回顾性精神病学评估表明,情感障碍和物质使用障碍是最常见的两种精神疾病[5,6]。
队列研究发现,有精神疾病和行为症状的青少年出现自杀行为的风险可能取决于这些症状的纵向轨迹[7],目前,还没有研究调查自杀行为与多种精神疾病和行为症状的轨迹的关联,而了解哪些症状轨迹与较高的自杀风险有关对于制定干预策略非常重要。
近期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青春期早期至中期持续性的社交退缩和躯体症状加重与出现自杀意念的风险增加88%和97%有关。
这项研究使用了日本的东京青少年队列数据,该队列是一项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纳入了2002年9月至2004年8月间在东京的世田谷区、三鹰市和调布市出生的儿童。本研究使用了2012年10月至2021年9月间,参与者10岁、12岁和16岁时收集的三波数据。
精神疾病和行为症状主要包括社交退缩(不愿与人交往、太害羞或胆小、拒绝交谈、性格孤僻、经常闷闷不乐、缺乏活力等)、躯体症状(头晕、无理由的过度疲劳、原因不明的身体问题,如疼痛、恶心、眼睛问题、皮疹等皮肤问题、呕吐)、焦虑抑郁、社交困难(表现比实际年龄小、过于依赖成年人、难和同龄人相处、经常被嘲笑、超重、协调性差、喜欢和比自己年幼的儿童在一起)、思维问题、注意力问题、不良行为和攻击行为。
自杀意念的判断是基于参与者16岁时在自报告的问卷调查中对“目前,你认为自己不应该活着吗?”这一问题的回答,选择“不”或者“比较不”的归类为没有自杀意念,选择“是”或者“比较是”的归类为存在自杀意念。
本研究共纳入2780名青少年,其中47%为女性。在1920名收集到自杀意念结果的青少年中,158人(8.2%)存在自杀意念。队列中有35%的青少年经历过丧亲之痛,4.8%的母亲和3.5%的父亲报告有精神健康问题。
8种精神疾病和行为症状的发展轨迹
研究考虑的混杂因素包括性别、家庭年收入、与主要照护者分离、丧亲、母亲或父亲的精神健康问题、母亲或父亲的饮酒、被霸凌(10岁时收集的数据)和终身自杀意念(12岁时收集的数据)。
在最终校正了其他症状轨迹和混杂因素后的分析中,持续较严重的社交退缩和躯体症状增加与出现自杀意念显著相关,风险分别增加88%和97%。持续较严重的社交退缩的青少年出现自杀意念的比例(16.4%)是较轻的青少年(6.9%)的2倍多,同样的,躯体症状增加的青少年出现自杀意念的比例(20.7%)是减少的青少年(7.0%)的约3倍。社交退缩和躯体症状之间相互作用不明显。敏感性分析与主要分析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各精神疾病和行为症状与自杀意念风险的关联
总的来看,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关注青少年的社交退缩和躯体症状,尤其是持续存在或者是日渐严重时,它们会显著增加自杀意念出现的风险,且独立发挥作用,重建/增加社会联系和心理支持对于存在这两个症状的青少年很重要。
参考文献:
[1] Biswas T, Scott J G, Munir K, et al. Global variation in the prevalence of suicidal ideation, anxiety and their correlates among adolescents: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of 82 countries[J]. EClinicalMedicine, 2020, 24: 100395.
[2] Orri M, Scardera S, Perret L C, et al.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risk of suicidal ideation and attempts in adolescents[J]. Pediatrics, 2020, 146(1): e20193823.
[3] Hawton K, Saunders KE, O’Connor RC. Self-harm and suicide in adolescents[J]. Lancet, 2012, 379(9834): 2373-2382.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Suicide worldwide in 2019: global health estimates. 2021. Accessed December 19, 2023. 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0026643.
[5] Shaffer D, Gould MS, Fisher P, et al. Psychiatric diagnosis in child and adolescent suicide[J]. Arch Gen Psychiatry, 1996, 53(4): 339-348.
[6] Marttunen MJ, Aro HM, Lönnqvist JK. Adolescence and suicide: a review of psychological autopsy studies[J].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1993, 2(1): 10-18.
[7] Weavers B, Heron J, Thapar AK, et al. The 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persistent and remitting adolescent depressive symptom trajectories: a longitudinal, population-based English study[J]. Lancet Psychiatry, 2021, 8(12): 1053-1061.
[8]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81428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