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子刊:胚胎和干细胞来源的血小板具有更强的再生和发育潜能

  1. 再生医学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8-13 09:37

该研究揭示了胚胎及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来源血小板独特的多组学特征和更优的再生潜能,为针对特定临床需求开发定制化血小板疗法提供了新方向。

血小板的分子特征及其在成年哺乳动物体内的多种作用已得到充分描述,但对于其在早期发育阶段的情况,我们却知之甚少。

2025 年 8 月 11 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周家喜、刘翠翠、王洪涛等人在 Cell 子刊 Cell Reports Medicine 上发表了题为:Enhanced regenerative and developmental potential of embryonal and stem cell-derived platelets compared to adult platelet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表明,相比于成人血小板,胚胎和干细胞来源的血小板具有更强的再生和发育潜能,这一发现为针对特定临床需求开发定制化血小板疗法提供了新方向。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对小鼠胚胎血小板进行了转录组和蛋白质组分析,发现与成年血小板相比,胚胎血小板表现出经典的免疫调节和促凝血特征减弱,但支持发育的特性增强。尤为重要的是,胚胎血小板与成纤维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的相互作用更活跃,可显著加速难愈性伤口的愈合。

从机制上看,胚胎血小板通过释放更高水平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此外,研究团队在成年小鼠和人类中发现一类 CD59(a)+ 血小板亚群,其功能与胚胎血小板类似。同时,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来源的血小板也表现出与胚胎血小板相似的分子和功能特性。

该研究的核心发现:

多组学分析揭示了胚胎血小板的功能特征;

胚胎血小板在成纤维细胞增殖和伤口修复方面优于成人血小板;

在小鼠和人类体内均存在的一种胚胎样 CD59(a)+ 血小板亚群;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来源的血小板在分子和功能上都与胚胎血小板极为相似。

 

总的来说,该研究揭示了胚胎及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来源血小板独特的多组学特征和更优的再生潜能,为针对特定临床需求开发定制化血小板疗法提供了新方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