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harmacol Res:黄芪龙胆颗粒剂为血性脑卒中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4-06-07 15:01

该研究揭示了黄芪龙胆颗粒剂可能通过肠道微生物- trp代谢- Th17/IL-17信号通路发挥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这为黄芪龙胆颗粒剂介导的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死亡率和高复发率的特点,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经济负担。目前各国针对脑卒中的现代医学指南,包括药物溶栓、手术取栓、抗凝治疗等,均存在治疗时间窗的局限性。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中医药在脑卒中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2020年出版的《中西医结合卒中循证实践指南(2019)》对现有中医临床研究和应用进行了系统评价。中医对脑卒中及并发症状有积极作用,建议考虑作为二级预防。越早开始使用,对患者的益处越明显。因此,中药是改善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可靠选择。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在缺血性卒中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可能通过介导代谢反应、神经递质和免疫功能等参与宿主神经系统功能。肠道菌群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密切关系。缺血性卒中可改变肠道菌群组成,肠道菌群生态失调和肠上皮细胞受损可增加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进一步影响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炎症是缺血性卒中后病理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新研究表明,肠道的炎症和免疫反应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可能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靶点。

黄芪龙胆颗粒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它含有以下草药:黄芪、龙胆、人参、桂皮、麻黄、川芎。方剂中,黄芪和人参具有补气益能的作用,龙胆能清肝胆实火,可用于缺血性中风急性期,麻黄具有玄阳启蒙作用,常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桂皮联合散风通络,川芎升头目,提肝气,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虽然在临床上是有效的,但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机制尚不清楚。

图片来源:https://doi.org/10.1016/j.phrs.2024.107229

近日,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的研究者们在Pharmacol Re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Multi-omics approaches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rapeutic mechanism for Huang-Qi-Long-Dan Granule against ischemic stroke”的文章,该研究揭示了黄芪龙胆颗粒剂可能通过肠道微生物- trp代谢- Th17/IL-17信号通路发挥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这为黄芪龙胆颗粒剂介导的缺血性脑卒中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中医在脑卒中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黄芪龙胆颗粒剂是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药方剂。然而,其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确定黄芪龙胆颗粒剂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者采用16s rRNA测序、代谢组学/色氨酸(Trp)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和转录组学分析探讨黄芪龙胆颗粒剂的潜在治疗机制。

黄芪龙胆颗粒剂对小鼠缺血性脑卒中损伤有保护作用

图片来源:https://doi.org/10.1016/j.phrs.2024.107229  

结果表明,黄芪龙胆颗粒剂可显著减少梗死体积,改善小鼠行为和脑切片病理染色,此外,它还可以改善肠屏障损伤,调节紧密连接基因的表达。黄芪龙胆颗粒剂处理显著改善了肠道菌群组成和色氨酸代谢途径,并进一步下调了Th17/IL-17信号通路。黄芪龙胆颗粒剂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IL-17A、IL-22;下调色氨酸代谢受体基因(Ahr)、炎症因子基因(IL-17a、IL-22),以及维持脑和肠组织中Th17成熟的重要编码基因(rorc)。

相反,在去除肠道菌群后,黄芪龙胆颗粒剂的这种作用被削弱。黄芪龙胆颗粒剂处理的小鼠粪便微生物群移植对tMCAO损伤也有积极的作用。AhR抑制剂可降低IL-17A的免疫荧光。这些结果表明,肠道菌群调节可能是黄芪龙胆颗粒剂抗tMCAO损伤的重要中介。

黄芪龙胆颗粒剂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示意图

图片来源:https://doi.org/10.1016/j.phrs.2024.107229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黄芪龙胆颗粒剂通过肠道微生物- trp代谢- th17 /IL-17信号传导保护缺血性卒中,为黄芪龙胆颗粒剂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的思路,然而它仍然有局限性。虽然证实了肠道微生物群在黄芪龙胆颗粒剂对小鼠缺血性卒中的保护作用中的重要作用,但研究者仅使用16s rRNA测序对微生物群属进行了探索,还需要宏基因组学来进一步确认受影响微生物群物种的细节。此外,黄芪龙胆颗粒剂不太可能通过单一途径起作用,所以其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的实验证实和揭示。(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文献:

Chuanhong Wu et al. Multi-omics approaches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rapeutic mechanism for Huang-Qi-Long-Dan Granule against ischemic stroke. Pharmacol Res. 2024 May 21:205:107229. doi: 10.1016/j.phrs.2024.10722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