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发现神经型肝豆状核变性的脑内特征性金属沉积模式

来源:网络 2024-07-02 09:19

该研究通过超高场强磁共振技术结合磁敏感序列,发现“苍白球裂隙征”对神经型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冯涛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Neurology》发表题为“Distinctive Pattern of Metal Deposition in Neurologic Wilson Disease: Insights from 7T 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的论文。该研究通过7T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探索神经型肝豆状核变性(NWD)患者脑内金属沉积特征,提出了“苍白球裂隙征(Hyperintense globus pallidus rim sign)”这一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NWD新型神经影像学标志物,揭示了NWD患者豆状核特征性的金属沉积模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苏东宁博士、在读博士研究生张智瑾和张喆博士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冯涛教授(末位通讯)、荆京教授和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嘉定分院王晓平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

神经型肝豆状核变性(Neurologic Wilson Disease,NWD)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有望避免不可逆转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然而,目前神经型肝豆状核变性的延迟诊断仍然常见,主要原因在于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及缺乏敏感性、特异性高的诊断标记物。既往磁敏感成像研究发现NWD患者皮层下核团金属沉积显著增多,提示可能存在特征性的金属沉积模式。该研究应用7T SWI识别NWD中特征性的金属沉积模式,并探讨其诊断价值和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

该研究纳入41例NWD患者、31例无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的WD(nNWD)患者、22例单等位ATP7B突变携带者及41名健康对照者,同时纳入15例早发型帕金森病(EOPD),15例多系统萎缩-帕金森型(MSA-P),15例多系统萎缩-小脑型(MSA-C),15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12例脑组织铁沉积神经变性病(NBIA)患者,进行7T SWI图像采集,在NWD患者中首次发现了苍白球外侧缘的线性条带状高信号,命名为“苍白球裂隙征”(图1A)。半定量化量表评估的苍白球裂隙征严重程度与NWD患者神经系统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41例NWD患者中,有38例存在苍白球裂隙征,而苍白球裂隙征在全部其他疾病组、单等位ATP7B突变携带者和健康对照者中均为阴性(图1B)。苍白球裂隙征区分NWD和健康对照的敏感性为92.7%,特异性为100%。进一步对NWD、MSA-P、MSA-C、PSP患者进行豆状核主成分分析,发现NWD患者苍白球外侧部和壳核内侧部的定量磁敏感图(QSM)值较HC升高,提示NWD患者存在豆状核特征性金属沉积模式(图1C)。

该研究通过超高场强磁共振技术结合磁敏感序列,发现“苍白球裂隙征”对神经型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它与神经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基底节特殊的金属沉积模式有关,可作为神经型肝豆状核变性的一种新型神经影像学标志物,有望纳入该病的诊断体系,为该病的早诊早治提供客观指标。

image.png

图 (A)“苍白球裂隙征”示意图;(B)典型NWD患者、nNW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基底节区7T SWI轴位图像,“苍白球裂隙征”仅见于NWD患者;(C)豆状核QSM主成分分析

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271459、82071422)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212031)等项目支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