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AMA:二甲双胍再显神通!随机临床试验表明,对于超重或肥胖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而言,二甲双胍可以显著减轻疼痛

来源:奇点糕 2025-05-03 09:50

结合此前临床前动物实验和本次初步临床试验,现有证据表明二甲双胍可以减轻炎症、保护软骨并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膝关节疼痛。

近日,由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Flavia M. Cicuttini团队领衔完成的随机临床试验结果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表明二甲双胍能够缓解超重或肥胖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疼痛症状[1]。

研究结果显示,超重或肥胖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连续半年服用2000 mg/天的二甲双胍之后,膝关节疼痛和僵硬得到明显缓解,功能提高,相较于安慰剂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中度改善,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轻微腹泻和腹部不适。

二甲双胍,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常规药物,已经陪伴患者走过了几十年。

它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减轻糖尿病症状,近年来关于二甲双胍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揭示了它在多种疾病中的潜力。比如,除了降糖作用,它还被发现有减轻体重、改善心血管健康、延缓衰老、克服癌症治疗耐药等诸多潜能。二甲双胍的安全性更是在实践中反复得到证实,即使是备孕、妊娠期间也可服用,父母使用二甲双胍不会增加后代先天性畸形风险。

这一次,二甲双胍快速抵达了新的“战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全球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其特征是膝关节软骨逐渐受损。随着软骨的磨损,关节内的骨骼开始相互摩擦,导致疼痛、肿胀、僵硬和活动能力下降。而导致关节长期磨损引起的除了年龄增长,体重也是一大影响因素,超过半数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属于超重和肥胖。

既往研究提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其多重作用机制缓解膝关节疼痛,包括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葡萄糖和脂质代谢、降低胰岛素抵抗,以及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等。而这项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正式将这一想法落实在临床上。

该研究在澳大利亚进行,研究者通过社交媒体和地方广告共招募107名符合条件的超重或肥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入选的标准包括年龄超过40岁、体重指数(BMI)≥25、膝关节疼痛持续超过6个月且视觉模拟评分(VAS)大于40 mm。

VAS是一种常用的疼痛评估工具,使用一条100 mm长的直线,两端分别标注“无痛(0)”和“剧痛(100)”。患者需要在这条线上的某一点作标记,表示他们感受到的疼痛程度。然后,研究人员测量从起点到患者标记点的距离(以毫米为单位),这个距离数值就是VAS评分。

参与者中,54人被随机分配至二甲双胍组,53人分配至安慰剂组。所有人在研究开始时接受了6个月的治疗,每天服用2000 mg的二甲双胍或者安慰剂,并且通过远程医学进行随访。试验的主要终点为VAS评分。

结果显示,长达半年的治疗后,二甲双胍组的VAS疼痛评分平均降低了31.3 mm,而安慰剂组则降低了18.9 mm,组间差异达到了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二甲双胍相比安慰剂能够显著缓解膝关节炎症状。

研究者还使用了另一种评估关节炎症状的常用量表——WOMAC量表。结果显示,二甲双胍组的疼痛、僵硬和关节功能评分方面的改善也优于安慰剂组,评分分别降低113.9、56.9、426.1,而安慰剂组仅降低68.2、26.7、221.7,组间差异都很显著。

依据国际风湿病学联合骨性关节炎研究学会制订的OMERACT-OARSI标准,二甲双胍组中65%的患者达到治疗反应标准,相比于安慰剂组的45%在疾病反应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同样,依据AQoL-8D评分,从独立性、疼痛、情绪、感知、自我价值等8个维度综合来看,二甲双胍组的生活质量与安慰剂组相差不大,并未出现显著的差异。

安全性方面,在治疗期间,二甲双胍组有30%的参与者报告了不良事件,安慰剂组为19%,未见严重不良事件。两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均为胃肠道不适,包括腹泻(15% vs 8%)和腹部不适(13% vs 9%)。这些不良事件大多为轻至中度,且大部分可以通过调整药物使用加以管理

总之,结合此前临床前动物实验和本次初步临床试验,现有证据表明二甲双胍可以减轻炎症、保护软骨并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膝关节疼痛。未来的研究需要通过更大规模、疗程更长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评估二甲双胍对关节结构的长期影响,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提供新的常规治疗选择。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