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滴 1 滴直捣脑瘤?!PNAS:纳米核酸激活免疫“总开关”,冷肿瘤变热战场
- 大脑
- 小鼠模型
- 纳米药物
- cGAS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5-11-26 09:36
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开发出一种通过鼻腔给药的球形核酸纳米药物,其能成功激活大脑内部的免疫军团从而让“冷肿瘤”变成“热战场”。
如果说人体内有一场永不停歇的 “免疫细胞与癌细胞的战争”,那么胶质母细胞瘤(GBM)无疑是癌细胞中的 “终极 BOSS”。它不仅生长迅猛、复发率高,更狡猾的是,能把肿瘤微环境改造成 “免疫荒漠”——大量免疫抑制性髓系细胞充斥其中,T 细胞等免疫主力被麻痹,让免疫系统束手无策。全球每年约 30 万人被诊断出这种最具侵袭性的脑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不足 7%;在中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达每 10 万人 5-8 例,其中胶质母细胞瘤占比超半数。更棘手的是,血脑屏障像一道 “铜墙铁壁”,绝大多数药物难以进入大脑,让治疗步履维艰。
但如今,一场 “纳米革命” 正在改写战局: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中,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西北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鼻腔给药的球形核酸纳米药物(ISD⁴⁵-SNA),能绕过血脑屏障,激活大脑内部的免疫军团,让 “冷肿瘤” 彻底变成免疫细胞的 “热战场”!

胶质母细胞瘤被称为 “冷肿瘤”,核心在于它能构建免疫抑制堡垒: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多呈促肿瘤的 M2 表型,髓系抑制细胞抑制免疫效应,T 细胞浸润稀少且易耗尽,就连 PD-1/L1 抑制剂等传统免疫疗法也几乎无效。
要打破僵局,关键是从内部唤醒免疫反应——而人体细胞内的 cGAS-STING 通路,正是唤醒免疫的 “总开关”。当 cGAS 识别到胞质中的异常双链 DNA(如癌细胞的),会催化产生内源性环二核苷酸,进而激活 STING,释放干扰素和促炎细胞因子,召唤免疫大军。过去,科学家尝试用合成环二核苷酸直接激活 STING,但这些药物稳定性差、易降解,且无法穿透血脑屏障,只能通过开颅手术进行瘤内注射,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临床应用受限。
而这项研究的核心突破,是名为 ISD⁴⁵-SNA 的球形核酸纳米药物。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颗 “纳米核心炸弹”:中心是 15 纳米的金纳米颗粒,表面密集连接着 45 个碱基对的双链干扰素刺激 DNA(ISD⁴⁵)。这种球形结构不仅让 DNA 片段更稳定,避免被核酸酶降解,还能无需辅助载体就高效穿透细胞膜,更能巧妙绕过血脑屏障。
与传统环二核苷酸直接激活 STING 不同,ISD⁴⁵-SNA 精准靶向 cGAS—— 作为 STING 的上游传感器,激活 cGAS 后会促使细胞自身持续产生内源性环二核苷酸,这种 “内生驱动” 的激活方式更持久、更强效,其激活 IRF3 的半数有效浓度(EC₅₀)比临床测试的环二核苷酸药物 Aduro-S100 低 20 多倍。
更颠覆的是给药方式:无需开颅,只需鼻腔滴注即可。研究发现,纳米药物会沿着三叉神经的神经周围通路,从鼻腔黏膜直达大脑肿瘤区域,精准富集在肿瘤相关髓系细胞中——这类细胞是胶质母细胞瘤微环境的主要免疫细胞,也是药物发挥作用的核心靶点。
通过 IVIS 成像和 ICP-MS 验证,药物在大脑肿瘤和三叉神经中大量聚集,而在肺、肝等全身器官分布极少,不仅避免了全身副作用,还解决了血脑屏障的递送难题。更让人放心的是,药物未引发肺部炎症或脑组织损伤,小鼠也无明显行为异常,生物相容性极高。

cGAS激动剂ISD45-SNAs激活小鼠巨噬细胞中的cGAS-STING通路
这场 “纳米突袭” 的战绩堪称惊艳:在 CT-2A、SB28、QPP7 等多种免疫健全的胶质母细胞瘤小鼠模型中,ISD⁴⁵-SNA 单药就显著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雌性 CT-2A 小鼠中 25% 实现长期存活,QPP7 模型中 80% 雌性小鼠长期存活,效果远超传统环二核苷酸药物。当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 PD-L1 + 抗 CTLA-4)联用时,更是创造了奇迹:几乎所有雌性小鼠的肿瘤被完全清除,且诱导出长效免疫记忆,即使在对侧大脑再次接种肿瘤细胞,小鼠也能快速启动免疫反应,阻止肿瘤复发。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治疗效果存在性别差异,雌性小鼠对药物响应更显著,这与雌性巨噬细胞对 cGAS-STING 通路激活更敏感的生理特性相关。
药物的核心威力,在于彻底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原本促肿瘤的 M2 型巨噬细胞被 “重编程” 为促炎的 M1 型,高表达肿瘤坏死因子 α、干扰素 γ 和 CD40;效应 T 细胞、自然杀伤细胞被激活,自然杀伤细胞的颗粒酶 B 和脱颗粒标志物 CD107a 表达升高,B 细胞也增强抗原呈递能力;同时,免疫抑制性调节性 T 细胞比例下降,原本 “冷冰冰” 的免疫荒漠,变成了免疫细胞协同作战的 “热战场”。
通过 [¹⁸F] FLT PET 成像,科学家还非侵入性地验证了药物效果——ISD⁴⁵-SNA 处理后,肿瘤区域的标准化摄取值(SUV)显著升高,证明干扰素信号激活成功。
尽管目前研究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但这一成果为胶质母细胞瘤治疗开辟了全新赛道:非侵入式鼻腔给药避免了反复开颅的痛苦,极大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精准靶向肿瘤微环境的免疫细胞,减少全身副作用。与现有免疫疗法协同增效,突破 “冷肿瘤” 治疗瓶颈。更重要的是,作为已进入早期临床试验的球形核酸平台的新应用,ISD⁴⁵-SNA 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已有一定基础。
从血脑屏障的 “铜墙铁壁”,到鼻腔给药的 “秘密通道”;从免疫抑制的 “冷肿瘤”,到免疫激活的 “热战场”,这场纳米技术与免疫疗法的结合,正在改写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规则。也许不久的将来,对抗这种致命脑瘤不再需要创伤性手术,只需轻轻一滴纳米药物,就能沿着三叉神经直捣肿瘤核心,激活沉睡的免疫军团,让患者重获新生!(生物谷Bioon.com)
参考文献:
Akanksha S Mahajan,Corey Dussold,Seunghyun Kim, et al. cGAS-agonistic spherical nucleic acids reprogram the glioblastoma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and promote antitumor immunit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doi: 10.1073/pnas.240955712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