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牛奶喝多也有害?51万中国人研究显示,每天多喝50g牛奶,与肝癌、乳腺癌风险增加12%和17%有关

来源:奇点糕 2022-05-18 10:20

该研究是规模最大的研究中国人群乳制品食用量与患癌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可为中国癌症预防的循证饮食提供重要参考信息,但其设计上也有一定缺陷,如没有区分不同乳制品摄入量与患癌风险的关系(如牛奶、酸奶等)。

从小咱们就被教育“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多喝牛奶才能长高”,但如果有一天告诉你,乳制品可能会增加患癌风险,你还会继续喝牛奶吗?

 

近日,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杜怀东教授和陈铮鸣教授团队联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对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队列(CKB)中超过51万名中国成年人流行病学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与从不摄入乳制品的人相比,经常摄入乳制品的人患肝癌和乳腺癌的风险更高。具体而言,每天多摄入50克乳制品,与总患癌风险会增加7%,患肝癌的风险增加12%,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17%有关 [1],相关研究发表于《BMC医学》上。

 

本研究是首个在中国人群进行的大规模关于乳制品摄入与患癌风险的研究,可为中国癌症预防的循证饮食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图片

论文首页截图

 

其实,西方人群的研究已经表明,食用乳制品会增加某些癌症风险,比如乳制品摄入量与前列腺癌风险呈正相关[2]、与结直肠癌风险呈负相关[3]。但乳制品摄入量与乳腺癌[4]以及其他部位癌症风险的相关性尚不明确[5]。

 

因此,根据现有的证据,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美国癌症研究所(WCRF/AICR)认为,尽管目前关于乳制品与癌症关系的总体证据仍不一致,但有强有力的证据支持乳制品在结直肠癌中可能存在保护作用,而较高的乳制品摄入量可能与较高的前列腺癌风险相关。

 

不过,目前关于乳制品与癌症风险的研究纳入的人群主要都是西方国家人群,其遗传背景、饮食习惯等与咱们中国人有着较大差异。

 

在中国,尽管近几十年来人均牛奶消费量有所增加,但仍远低于欧洲国家水平(2013年人均消费量32.7 vs 215.1千克/年)[6]。东西方国家乳制品消费量的差异,一方面是饮食习惯的差异(中国人传统早餐饮品是豆浆),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对乳制品代谢的能力存在差异,毕竟,很多中国人乳糖不耐受,一喝牛奶肚子里就会翻滚。

 

此外,中国人群食用奶酪、黄油等牛奶加工品仍较少,即乳制品消费品种存在一定差异。

 

为了探索中国人群乳制品饮食习惯与不同癌症风险的关系,牛津大学杜怀东教授和陈铮鸣教授联合北京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对CKB队列中的510146名中国成年人(30~79岁)进行平均长达10.8年的随访。这些此前没有癌症病史的参与者来自中国各地的十个不同区域(5城市,5乡镇),其中59%为女性,41%为男性,绝大多数为汉族人(约97%)。

 

研究人员通过人群基线资料中食品类别的食用频率估算出乳制品(牛奶、酸奶和其他乳制品)的食用量,并通过多次重新调查,校正因饮食习惯改变所带来的回归稀释偏倚。研究人员还收集了一系列其他可能影响癌症风险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癌症家族史、教育和收入情况、生活饮食习惯(吸烟、饮酒、运动量、新鲜水果摄入量等)、BMI、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用于肝癌分析)和女性生育因素(用于乳腺癌分析)。

 

图片

人口统计学资料

 

总的来说,20.4%的参与者每周至少食用一次乳制品(定义为定期食用者),11%的参与者每月至少食用一次乳制品,68.5%的参与者从不或很少食用乳制品(定义为不食用者)。在整个研究人群中,乳制品平均日食用量为38克;而在定期食用者中,乳制品平均日食用量为81克。

 

定期食用者中女性比例更高,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也较高。在三个乳制品食用组中,乙肝患者的比例相似,人群每天的运动量也是相似的。在男性中,定期食用者吸烟饮酒的比例较不食用者更低。在女性中,相比于不食用者,定期食用者使用口服避孕药的比例略高,平均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略短。此外,城市人群乳制品食用量要高于乡镇人群。

 

在平均10.8年的跟踪期内,共记录到29277例癌症病例,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肺癌(6282例),其次是女性乳腺癌(2582例)、胃癌(3577例)、结直肠癌(3350例)和肝癌(3191例)。

 

在调整了各种协变量后,乳制品摄入量与总癌症发生风险呈显著正相关,与不食用者相比,定期食用者患癌风险增加了9%。此外,与不食用者相比,定期食用者患肝癌和女性乳腺癌的风险分别高18%和22%,这些关联在伪发现率(FDR)校正后仍然显著。在校正回归稀释偏倚后,乳制品日均每多摄入50克,总患癌风险增加7%,患肝癌的风险增加12%,患乳腺癌的风险17%

 

图片

乳制品摄入量与总体癌症、肝癌和女性乳腺癌风险关系

 

对于淋巴瘤,尽管定期食用者有更高的风险(23%),但在FDR校正后,趋势变得不显著。对于其他特定部位的癌症,没有发现与乳制品摄入量有明显的关联。

 

多种生物学机制可能可以解释该研究的发现

 

首先,较高的乳制品食用量可能会导致血浆中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而IGF-I在细胞增殖和癌症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较高的IGF-I水平与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的风险呈正相关[7]。

 

其次,有研究表明,乳制品中相对含量较高的支链氨基酸、乳糖和IGF-I可以激活和增强雷帕霉素复合体1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导致潜在的致癌风险[8]。

 

第三点,乳制品中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与胰岛素抵抗[9]和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升高[10]有关,其分别是导致肝癌和淋巴瘤的可能风险因素。

 

此外,研究观察到的与乳腺癌的关联可能与牛奶中含有的脂溶性激素有关,如雌激素和黄体酮[11]。

 

最后,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对乳制品的代谢是不同的,这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分解产物,并对患癌风险产生影响[12]。但这一方面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去探索乳糖不耐受在乳制品食用量和患癌风险之间的潜在作用。

 

总的来说,该研究是规模最大的研究中国人群乳制品食用量与患癌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可为中国癌症预防的循证饮食提供重要参考信息,但其设计上也有一定缺陷,如没有区分不同乳制品摄入量与患癌风险的关系(如牛奶、酸奶等)。

 

同时,研究人员还指出,虽然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经常食用乳制品和某些癌症可能有直接联系,但是要注意,乳制品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每100ml牛奶,含有3-4克蛋白质,160μg核黄素,45μg硫胺素(维生素B2),以及丰富的钙、磷、钾等元素,仅仅基于当前研究的结果,或者没有确保从其他来源摄取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就减少乳制品食用是不明智的

参考文献

1. Kakkoura MG, Du H, Guo Y, Yu C, Yang L, Pei P, Chen Y, Sansome S, Chan WC, Yang X et al: Dairy consumption and risks of total and site-specific cancers in Chinese adults: an 11-year prospective study of 0.5 million people. BMC Med 2022, 20(1):134.

2. Aune D, Navarro Rosenblatt DA, Chan DS, Vieira AR, Vieira R, Greenwood DC, Vatten LJ, Norat T: Dairy products, calcium, and prostate cancer risk: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cohort studies. Am J Clin Nutr 2015, 101(1):87-117.

3. Barrubes L, Babio N, Becerra-Tomas N, Rosique-Esteban N, Salas-Salvado J: Association Between Dairy Product Consumption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Epidemiologic Studies. Adv Nutr 2019, 10(suppl_2):S190-S211.

4. Wu Y, Huang R, Wang M, Bernstein L, Bethea TN, Chen C, Chen Y, Eliassen AH, Freedman ND, Gaudet MM et al: Dairy foods, calcium,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 overall and for subtypes defined by estrogen receptor status: a pooled analysis of 21 cohort studies. Am J Clin Nutr 2021, 114(2):450-461.

5. Jeyaraman MM, Abou-Setta AM, Grant L, Farshidfar F, Copstein L, Lys J, Gottschalk T, Desautels D, Czaykowski P, Pitz M et al: Dairy product consump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ancer: an overview of reviews. BMJ Open 2019, 9(1):e023625.

6. Storhaug CL, Fosse SK, Fadnes LT: Country, regional, and global estimates for lactose malabsorption in adul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Lancet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7, 2(10):738-746.

7. Murphy N, Knuppel A, Papadimitriou N, Martin RM, Tsilidis KK, Smith-Byrne K, Fensom G, Perez-Cornago A, Travis RC, Key TJ et al: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3, and breast cancer risk: observational an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es with approximately 430 000 women. Ann Oncol 2020, 31(5):641-649.

8. Melnik BC, Schmitz G: Pasteurized non-fermented cow's milk but not fermented milk is a promoter of mTORC1-driven aging and increased mortality. Ageing Res Rev 2021, 67:101270.

9. Riserus U, Willett WC, Hu FB: Dietary fats and prevention of type 2 diabetes. Prog Lipid Res 2009, 48(1):44-51.

10. Charbonneau B, O'Connor HM, Wang AH, Liebow M, Thompson CA, Fredericksen ZS, Macon WR, Slager SL, Call TG, Habermann TM et al: Trans fatty acid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and n3 fatty acid intake with reduced risk of non-hodgkin lymphoma. J Nutr 2013, 143(5):672-681.

11. Zhou H, Qin LQ, Wang Y, Wang PY: [The measurement of estrogen and progesterone in commercial and traditional cow milk]. Zhonghua Yu Fang Yi Xue Za Zhi 2009, 43(6):509-512.

12. He T, Venema K, Priebe MG, Welling GW, Brummer RJ, Vonk RJ: The role of colonic metabolism in lactose intolerance. Eur J Clin Invest 2008, 38(8):541-54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