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舒易来团队报道AAV基因治疗后,遗传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恢复情况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5-30 11:48
这项研究表明,PTA 是评估 DFNB9 患者在基因治疗后听力恢复的主观工具,而 ABR 和 ASSR 是评估 DFNB9 患者在基因治疗后听力恢复的客观工具,三者结合可以有效进行听觉评估。
DFNB9 患者的听力恢复涉及多方面的生理机制,包括内耳毛细胞突触小泡释放的恢复以及中枢听觉通路的神经可塑性重组。因此,对电生理指标的时间恢复模式及相互关系进行系统性表征,对于全面评估患者听觉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优化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舒易来教授团队在 Cell Press 旗下医学旗舰刊 Med 上发表了题为:Aud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following gene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utosomal recessive deafness 9 的临床研究论文。
该研究通过对 DFNB9 耳聋患者在接受 AAV 基因治疗后的各项听力学检查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了基因治疗后患者听力学特征的动态变化,为科学评估基因治疗后的听力恢复效果及优化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在这项新研究中,为了进一步了解患者基因治疗后听力学特征变化并优化康复评估策略,研究团队对首批参与临床研究的 10 名 DFNB9 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听力学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
10 名患者中,包括此前报道的 5 名接受单耳基因治疗和 5 名接受双耳基因治疗患者。主要评估的听力学方法包括听性脑干反应(ABR)、多频稳态诱发反应(ASSR)、纯音测听(PTA),以及耳声发射(DPOAE)。
纯音测听(PTA)是听力评估的标准临床方法,但在 DFNB9 患者群体(主要由幼儿组成)中获取可靠的听觉行为阈值存在重大挑战。因此,研究团队采用了听性脑干反应(ABR)、多频稳态诱发反应(ASSR)等客观指标来评估听觉通路的反应,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来评估耳蜗外毛细胞功能。研究团队对此前接受基因治疗的 10 名患者(5 名接受单耳基因治疗和 5 名接受双耳基因治疗的患者)进行了上述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基因治疗显著改善了 DFNB9 患者的听力,且大多数患者在治疗后 4 周内就能观察到听性脑干反应(ABR)出现明显的 V 波。13周后,所有患者的 ABR 均可观察到清晰的 V 波,且患者的 V 波潜伏期随着时间逐渐缩短,其振幅呈现出逐步增高的趋势,85 分贝下 1 kHz ABR 的 V 波平均潜伏期从治疗前的 9.220 毫秒缩短至治疗后的8.190 毫秒,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上述结果表明, 基因治疗不仅恢复了患者内耳毛细胞的功能,还有效促进了听觉神经通路的重塑,为基因治疗后听觉通路逐渐恢复有效性提供了直接证据 。此外,该研究还揭示了患者在基因治疗后 PTA、ABR 和 ASSR 阈值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尤其是在 2 kHz 和 4 kHz,进一步验证了 PTA、ABR、ASSR 在临床中作为听力评估工具的有效性。通过 DPOAE 评估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初步发现,内耳基因治疗未对患者的外耳毛细胞功能产生明显影响。但治疗前 DPOAE 水平与治疗后的 ABR 阈值之间未呈现显著相关性。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表明,PTA 是评估 DFNB9 患者在基因治疗后听力恢复的主观工具,而 ABR 和 ASSR 是评估 DFNB9 患者在基因治疗后听力恢复的客观工具,三者结合可以有效进行听觉评估。ABR 揭示了基因治疗后听觉通路随时间变化的积极趋势,增强了我们对基因治疗促进听觉通路恢复的理解。目前的研究结果令人鼓舞,但仍需进行进一步的临床验证和机制研究,以优化治疗方案并评估其长期效果。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