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揭示仰韶文化古代人群母系遗传结构

  1. 基因组

来源: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021-05-28 13:01

  《遗传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研究团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顾万发、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原海兵完成的关于距今约5500-5000年的中国河南荥阳青台遗址古代人群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成果。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重要的

 

 

遗传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研究团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顾万发、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原海兵完成的关于距今约5500-5000年的中国河南荥阳青台遗址古代人群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成果。

仰韶文化是黄河流域重要的一支考古学文化。现有的考古学及古环境研究表明,仰韶文化在距今约6000-5500年曾经大规模扩张并产生广泛影响。此前对中原地区仰韶文化人群的8例古代人类个体核基因组数据研究表明,仰韶文化人群与龙山文化人群遗传结构相近,同时仰韶文化人群中的中国南方人群基因成分低于龙山文化人群。然而,关于仰韶文化人群的母系遗传结构以及他们和其他古代及现代人群的母系遗传联系尚不清楚。针对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分析了距今约5500-5000年的中国河南荥阳青台遗址的60例古代人类个体线粒体全基因组数据,这是国内首次针对单个遗址展开的大规模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

河南荥阳青台遗址出土的彩陶等器物展开分析表明,该遗址具有典型的仰韶文化特征。科研人员从该遗址获取了60例古代个体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单倍群识别结果显示青台人群具有高度多样性的线粒体单倍型,许多单倍型在现代汉族人群中仍然保留。研究人员进一步将青台人群线粒体基因组与之前发表的超过五千例古今个体的线粒体基因组比对分析,结果表明,青台人群与现代汉族人群存在母系遗传联系,或对现代汉族人群的母系遗传多样性做出了一定的遗传贡献。此外,青台人群与距今4600年后的山东龙山文化人群的母系遗传联系较为显着,为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之间紧密的考古学联系找到了人群之间存在紧密遗传学关系的依据。

该研究报道了目前规模最大的仰韶文化人群线粒体全基因组数据,揭示了以青台遗址古代人群为代表的仰韶文化人群的母系遗传结构,为进一步探究仰韶文化人群遗传历史、人群交流动态以及中华文明早期发展过程中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线索和典型案例。(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