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高晓飞团队开发红细胞-MHC-I偶联药物,用于癌症治疗
来源:生物探索 2024-10-11 13:41
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仅带有抗原肽-MHC-I复合物的红细胞就可以有效地刺激免疫系统,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新型临床策略。
西湖大学高晓飞团队联合北京大学李湘盈团队及浙江省人民医院童向民团队,在 Cell Discovery 上发表了题为:Developing an erythrocyte‒MHC-I conjugate for cancer treatment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红细胞-MHC-I偶联物,首次证明了仅带有抗原肽-MHC-I复合物的红细胞就可以有效刺激免疫系统,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新型临床策略。
众所周知,成熟的哺乳动物红细胞通常缺乏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蛋白,因此,在输血时通常不会考虑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匹配。然而,在某些病理条件下,红细胞能够表达抗原呈递分子。这种现象在感染疟原虫的红细胞中观察到,其中MHC分子可触发CD8+ T细胞识别,导致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外排并吞噬受影响的红细胞。还有研究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红细胞上MHC-I表达量增加,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这些观察结果表明红细胞在免疫调控中发挥着一定作用,尽管其对免疫细胞活性的具体影响还有待进一步阐明。
之前已有研究探索了多肽-MHC融合蛋白与其他分子在红细胞中调控免疫反应以治疗癌症的作用,而仅含有MHC-I分子的红细胞在免疫激活方面的有效性仍有待研究。
2023年9月,高晓飞团队在 Cell Research 期刊发表论文【2】,开发了一种高效的红细胞-药物共价偶联平台,通过细菌分选酶A变异体(mg SrtA)介导的偶联保留了红细胞的天然特性,并在临床前研究中验证了该平台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中潜力。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利用此前开发的偶联平台,将负载人HPV-16型病毒的致癌蛋白E6或E7(E6/E7)多肽的HLA-A*02:01与人免疫球蛋白G1的Fc片段(IgG1 Fc)偶联到红细胞膜上,从而设计了一种新型治疗性红细胞,将其命名为MHC-IE6/E7-Ery。
研究团队使用HPV16阳性宫颈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证明,这些MHC-I-E6/E7-Ery确实能够激活T细胞,并在体外增强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性反应。此外,MHC-I-E6/E7-Ery显著促进了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的扩增,并减少了脾脏中抑制性髓系细胞的储备。这些变化通过减少抑制性髓系细胞并增强肿瘤特异性T细胞浸润进一步重塑了肿瘤微环境(TME),导致全身抗肿瘤活性,在小鼠模型中显著抑制了肿瘤生长。与抗PD-1抗体疗法联合使用时,MHC-I-E6/E7-Ery显示出协同治疗效果。此外,研究团队在食蟹猴中进行的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评估,支持进一步开发这一创新疗法。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首次证明,仅带有抗原肽-MHC-I复合物的红细胞就可以有效地刺激免疫系统,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种有前途的新型临床策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