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强/刘真/陆发隆团队开发克隆猴新技术,创造出首个活到成年的克隆恒河猴
来源:生物世界 2024-01-17 15:55
该研究报告了一只健康恒河猴的成功克隆,为克隆胚胎提供健康胎盘后它已生存超过两年。这些发现增进了对灵长动物繁殖性克隆机制的理解,或有助改进其效率。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孙强研究员、刘真研究员及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陆发隆研究员等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发表了题为:Reprogramming mechanism dissection and trophoblast replacement application in monkey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报告了一只健康恒河猴的成功克隆,为克隆胚胎提供健康胎盘后它已生存超过两年。这些发现增进了对灵长动物繁殖性克隆机制的理解,或有助改进其效率。
研究团队比较分析了体外受精(IVF)猴囊胚和体细胞核移植克隆猴囊胚的表观遗传数据集。他们发现发育中的胚胎及其胎盘获取和读取遗传信息方式存在异常,并且克隆猴在代孕母亲体内发育的胎盘大小和形状也存在异常。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技术技术,用体外受精(IVF)胚胎的滋养层替换体细胞核移植(SCNT)滋养层(滋养层是发育中胚胎的细胞外层,后来形成胎盘的主要部分),从而为发育中的克隆胚胎提供健康胎盘。
利用这种方法,研究团队创造了113个克隆恒河猴胚胎,并将其中11个植入到7只代孕恒河猴体内,最终导致两次怀孕,其中一只怀孕恒河猴生下了一只健康的雄性恒河猴,研究团队将其取名为ReTro,目前已经存活了两年多。另一只怀孕恒河猴怀有双胞胎,但在妊娠第106天妊娠终止。
尽管目前仅报告了一只用这种方法克隆的健康恒河猴,这些发现可能被证明是未来克隆灵长动物的一个有前景的策略。
自六年前孙强、刘真等人克隆出第一只灵长类动物(食蟹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希望利用克隆猴来模拟抑郁症和焦虑症等人类精神疾病,并评估包括抗抑郁药在内的药物的功效和安全性。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主任蒲慕明院士表示,我们现在看到这些克隆猴的使用已经开始,我们希望用尽可能少的动物来展示药物功效,而不受遗传背景的干扰。以目前的技术,生产克隆猴的过程仍然需要太多的代孕猴,虽然我们最近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还没有解决克隆猴的效率问题。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