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Science子刊封面:南方医科大学李洋/李鑫/曾琴团队揭示系统性红斑狼疮致病新机制并提出治疗新靶点
来源:生物世界 2025-11-12 10:38
该研究表明,TLR7-FTO-ATP6V1G1 信号通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代谢性地塑造了滤泡外的年龄相关 B 细胞(ABC),揭示了系统性红斑狼疮致病新机制,并提供了潜在治疗靶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相对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存在年龄相关 B 细胞(Age-associated B Cell,ABC)的过度增殖并产生自身抗体,但 ABC 的扩增如何从机制上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尚未完全明了。
2025 年 11 月 5 日,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人民医院李洋、李鑫和曾琴团队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上发表了题为:The m6A demethylase FTO links TLR7 to mitochondrial oxidation driving age-associated B cell formation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的研究论文,该论文被选为当期封面论文。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作为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其导致肾损伤的机制尚不明确,该研究发现,SLE 介导的肾损伤与年龄相关 B 细胞(ABC)的扩增有关,而这种扩增是由 m6A 去甲基化酶 FTO 介导的。这一发现凸显了 FTO 在 SLE 中 ABC 扩增和肾损伤中的作用,并提供了潜在治疗靶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年龄相关 B 细胞:该封面图片展示了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肾组织,其中 B 细胞呈绿色,m6A 去甲基化酶 FTO 呈红色,ATP6V1G1 呈白色,细胞核呈蓝色。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m6A 去甲基化酶——FTO,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年龄相关 B 细胞(ABC)中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肾脏免疫损伤呈正相关。
在小鼠和人类 B 细胞中,FTO 的过表达促进了 ABC 的扩增并加剧了狼疮易感小鼠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而 FTO 的缺失则改善了由 ABC 驱动的自身免疫反应。
该研究还发现,激活 TLR7-MyD88 信号通路时,FTO 的表达会上调。反过来,FTO 通过 m6A 依赖的方式靶向 ATP6V1G1,促进了由 TLR7 驱动的 ABC 分化。
从机制上讲,FTO 缺乏通过降低 ATP6V1G1 介导的 V-ATP 酶活性而损害溶酶体自噬。受损线粒体的积累导致了人类和小鼠 B 细胞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其特征为氧化磷酸化减少以及活性氧水平升高。这种功能障碍抑制了细胞增殖,并通过削弱细胞对 IL-12 的响应阻碍 ABC 的分化。
总的来说,该研究表明,TLR7-FTO-ATP6V1G1 信号通路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代谢性地塑造了滤泡外的年龄相关 B 细胞(ABC),揭示了系统性红斑狼疮致病新机制,并提供了潜在治疗靶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