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CI:识别出引发器官移植排斥的关键分子靶点

  1. MHC
  2. T细胞
  3. 器官移植
  4. 排斥反应
  5. 自体肽类

来源:本站原创 2021-11-11 11:36

来自悉尼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取得了一项重大发现,同时他们揭示了当器官移植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物时,机体在分子水平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2021年11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尽管直接的同种异体识别是实体器官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和耐受诱导的基础,但大多数直接的同种异体CD8+ T细胞的具体分子靶点目前并未被定义;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题为“The self-peptide repertoire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ransplant tolerance induction”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悉尼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取得了一项重大发现,同时他们揭示了当器官移植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为外来物时,机体在分子水平上会发生什么变化。

T细胞受体复合体和MHC II型肽类复合体。

图片来源:Juan Gaertner via Shutterstock

通过对小鼠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就识别出了器官移植排斥的精确分子靶点,并且阐明如何利用这些研究结果来改善对临床移植受体的免疫监测。目前每年大约有1500名澳大利亚人会通过器官移植而得以存活,但移植手术被排斥的风险也很大;当一个人机体的免疫系统将所移植的器官视为外来物并开始攻击时,就好像攻击病毒一样,这时候机体就会发生移植排斥。

研究者Alexandra Sharland教授说道,尽管器官移植的早期结果较好,但其长期效果或许并不好,很多人在移植后的10-15年就会发生排斥反应,甚至会危及其生命。目前临床医生能通过一系列技术来检测移植排斥反应,包括利用血液检测手段来监测患者机体所移植器官的功能或者利用更多的侵入性手段,比如对所移植的器官进行常规活组织检查。然而,一旦出现明显损伤的证据,器官的功能或许就无法完全逆转了,最终就会导致患者器官移植失败。研究者表示,在小鼠中进行的临床前研究结果表明,如果能够转移到人类机体中,这对于临床移植管理或许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者希望未来有一天本文研究或能帮助开发一种简单的血液检测技术,能有效识别出供体机体的反应性T细胞,即能特异性地将移植器官视为外来物并对其进行反应的细胞。这或许就能用来识别哪些患者存在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或准确调整机体的免疫抑制水平,即用于降低机体排斥器官能力的药物;利用适当水平的免疫抑制剂对于维持所移植器官的生存能力至关重要。这项丫妞中,研究人员明确回答了目前在器官移植研究领域的一个持续存在的问题,即是否自体肽类(self-peptides,细胞所产生的短片段蛋白)是否与外源性的MHC分子相关联,同时还能被大部分供体反应性T细胞所识别,进而促进移植的排斥反应。

图片来源:https://www.jci.org/articles/view/146771

在确认了这一点后,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实验室程序来准确识别并量化所排斥的皮肤移植物中大部分的供体反应性T细胞。下一步研究人员将会利用相同的科学方法来分析人类机体中的特殊分子(其与小鼠机体中的分子不同),本文研究结果是科学家们近10年来研究所获得的进展。研究者表示,如果临床医生能利用简单的血液检测手段来监测诱发这种排斥的确切免疫细胞,从而更好地管理疾病风险,那么这或许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前景。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免疫优势的同种异体MHC肽类复合体或许在同种异体反应过程中占据着很大一部分比例。(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处:

Eric T. Son,Pouya Faridi,Moumita Paul-Heng, et al. The self-peptide repertoire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transplant tolerance induction,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021). DOI:10.1172/JCI14677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