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发表最新Nature Cancer论文
来源:生物世界 2025-07-07 10:20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能够追踪并破坏肿瘤细胞外囊泡(TEV)的脂化纳米光敏剂,实现同时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癌细胞通过肿瘤细胞外囊泡(TEV)介导的细胞间和组织间通讯,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抑制 TEV 是抑制肿瘤转移的一种很有前景的策略;然而,有效且有选择性地抑制 TEV 仍具有挑战性。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汪枭睿教授团队(苗贵凤博士和商展豪硕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ancer 上发表了题为:Concurrent inhibition of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 by a lipidated nanophotosensitizer tracing and disabling tumor extracellular vesicle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能够追踪并破坏肿瘤细胞外囊泡(TEV)的脂化纳米光敏剂,实现同时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团队采用邻近亲水性分子工程策略开发了棕榈酸表面展示纳米颗粒。出乎意料的是,这些脂质化纳米颗粒不仅能够被肿瘤细胞高效摄取并在细胞内分布,而且还与肿瘤细胞外囊泡(TEV)的生成相结合,从而能够对 TEV 进行主动追踪。
利用其在肿瘤内的双重空间分布(肿瘤细胞内和 TEV 内),研究团队进一步构建了一种脂化纳米光敏剂用于肿瘤转移的治疗。在近红外光照射原发肿瘤部位时,肿瘤细胞内和 TEV 内均同步产生了活性氧(ROS)。这导致了对原发肿瘤的光动力抑制,并通过抑制 TEV 阻断了细胞间和组织间通讯,从而有效地抑制了雌性小鼠多种肿瘤模型中的肿瘤生长和转移。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报道了一种同时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治疗范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