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ancer Science:开发出一种肺结节良恶性无创诊断方法

  1. 大豆

来源:合肥研究院 2021-07-20 12:13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聂金福、副研究员洪波生物信息学研究团队、研究员王宏志课题组和安徽医科大学二附院赵大海团队合作,在肿瘤早筛领域取得进展,开发出基于血液cfDNA甲基化的肺结节良恶性无创诊断模型。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Cancer Science上。肺癌的早期发现是提高肺癌病人生存期的关键。早期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健康与医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聂金福、副研究员洪波生物信息学研究团队、研究员王宏志课题组和安徽医科大学二附院赵大海团队合作,在肿瘤早筛领域取得进展,开发出基于血液cfDNA甲基化的肺结节良恶性无创诊断模型。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Cancer Science上。

肺癌的早期发现是提高肺癌病人生存期的关键。早期肺癌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肺部小结节(直径≤3 cm的病灶)。由于CT影像检查的高敏感性,近年来体检发现肺结节的人越来越多,其中90%以上的肺结节是肺部良性结节或陈旧病变。然而,对于一些磨玻璃样的小结节,由于恶性风险高、存在异质性,单从CT影像很难判断结节的良恶性。穿刺活检具有风险,且存在一定假阴性。因此,肺部小结节常被误诊或延迟诊断,造成不必要的手术或耽误病情。如何无创的检测肺结节的良恶性是重要的科研攻关方向。

该研究中,合作团队利用一种新型的血液游离DNA(cfDNA)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技术(cfMeDIP-seq),发现了肺癌病人与健康人cfDNA差异的甲基化特征区域;通过人工智能的方法,建立了肺结节良恶性诊断模型,该模型区分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1.0%和93.3%。期望该项目能够尽快进入临床,成为肺结节良恶性无创诊断的有力工具。(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