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给乳房“减压”,这款老药或成防癌新利器!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5-11-12 13:52
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给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答案,一款已上市的药物或能成为预防乳腺癌的“新武器”。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中最常见、也是最致命的癌症之一。据统计,每年有超过200万女性被诊断出乳腺癌,其中约十分之一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在年轻女性和黑人女性群体中,一种名为“三阴性乳腺癌”的亚型更为常见,其侵袭性强、复发率高,治疗难度大。那么有没有可能,在癌症尚未形成之前就“掐断”其萌芽之路呢?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上题为“Anti-progestin therapy targets hallmarks of breast cancer risk”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给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答案,一款已上市的药物或能成为预防乳腺癌的“新武器”。

我们都知道,激素在乳腺癌发生中扮演关键角色,除了雌激素,孕激素同样是一个“潜伏高手”,其不仅会促进某些乳腺细胞的生长,还可能改变乳腺内部的环境,让正常细胞更容易“叛变”成癌细胞。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把目光投向了醋酸乌利司他(Ulipristal acetate),其一种已在临床上用于其他妇科疾病的药物,那么其能否通过阻断孕激素的作用,降低高风险女性的乳腺癌发生率呢?
在2016至2019年间,研究人员招募了24名年龄在34至44岁、有乳腺癌家族史的绝经前女性参与了名为“BC-APPS1”的临床试验,她们接受了为期12周的乌利司他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了乳腺活检、血液检测和磁共振成像扫描。研究人员采用了一种“多维度”的分析策略,即从影像学到单细胞RNA测序,从蛋白质组学到原子力显微镜,他们试图从不同层面回答一个问题:这款药物是否改变了乳腺组织的“癌变土壤”?
研究结果令人惊喜:
(1)“危险细胞”减少了:药物显著抑制了管腔祖细胞的数量与活性,这类细胞被认为是三阴性乳腺癌的“起源细胞”,其数量减少意味着癌症的“种子”被有效清除。
(2)乳腺密度下降了:MRI结果显示,治疗后女性的乳腺纤维腺体体积减少,即乳腺密度降低;而高乳腺密度正是乳腺癌的明确风险因素之一。
(3)组织变“软”了,胶原蛋白“松绑”了:研究人员发现,治疗后乳腺组织中的胶原蛋白VI显著减少,整体组织结构变得更为松散,组织硬度下降,这意味着乳腺的“物理环境”不再那么适宜癌细胞生存与生长。
(4)细胞与基质的“对话”被切断:研究首次揭示:胶原蛋白VI与管腔祖细胞在空间上紧密关联。当药物降低了胶原蛋白的硬度,这些危险细胞的活性也随之下降,换句话说,药物不仅打击了“坏细胞”,还改造了它们赖以生存的“坏土壤”。

抗孕激素治疗可降低管腔祖细胞的活性
为什么说这项研究“很前沿”?
(1)老药新用,快速落地潜力大:乌利司他已具备临床安全性数据,若后续试验证实其防癌效果,将大大缩短上市时间。
(2)多组学+影像学,防癌研究进入“精准时代”:本研究结合了影像扫描、单细胞测序、蛋白质组学等前沿技术,不仅回答“是否有效”,更揭示了“为何有效”。
(3)从“治已病”到“治未病”的范式转变:这项研究为“癌症预防”提供了新思路,即通过调节激素信号与基质微环境,在癌变前扭转局势。
研究者Dr. Sacha Howell博士表示:“我们非常感谢参与这项研究的每一位女性,她们的勇气让我们看到,阻断孕激素信号可能是预防乳腺癌的有效策略。最令人兴奋的是,我们发现药物能重塑乳腺的组织结构并降低胶原蛋白的硬度,这就为我们理解防癌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
尽管这项研究样本量较小,仍需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来验证效果,但其无疑为乳腺癌预防(尤其是对高风险年轻女性)点燃了一盏明灯,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不仅能“早发现、早治疗”,更能“早干预、早预防”;毕竟,最好的治疗,是让癌症根本不发生。(生物谷Bioon.com)
参考文献:
Simões, B.M., Pedley, R., McCloskey, C.W. et al. Anti-progestin therapy targets hallmarks of breast cancer risk. Nature (2025). doi:10.1038/s41586-025-09684-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