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登上Science子刊封面:南京大学×大理大学等开发纳米抗体鸡尾酒,防治蜱虫传播的致命病毒

  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2. 序贯免疫

来源:生物世界 2025-11-27 12:03

这是全球首次在大型动物模型中系统性验证混合纳米抗体用于治疗 SFTSV 的成功案例,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抗 SFTSV 药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依据。

发热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由一种新出现的蜱虫传播病毒——大别班达病毒(SFTSV)感染导致的疾病,近年来在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以及日本、韩国等多地持续流行。患者常出现发热、血小板减少等症状,重症病例可在短时间内发展为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病死率可达 6%-30%,且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或疫苗,该病毒的基因多样性以及快速的基因重配阻碍了广谱有效干预措施的开发。该疾病已成为我国及周边地区亟待应对的公共卫生挑战。

2025 年 11 月 19 日,南京大学医学院吴喜林教授团队联合大理大学吴稚伟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吴燕教授、清华大学娄志勇教授及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李明华研究员等,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上发表了题为:A rationally designed cocktail of nanobodies elicited by heterologous vaccination confers protection against SFTSV in preclinical model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通过“序贯异源免疫”策略,在羊驼中分离并鉴定了靶向 SFTSV 的纳米抗体,通过结构分析,研究团队理性设计了两种具有不同表位的纳米抗体“鸡尾酒”(Nb261 + Nb318),其能够保护小鼠和雪貂免受致命的 SFTSV 的攻击。

图片

图片封面图片展示了两个纳米抗体(蓝色和绿色)与 SFTSV(金色)病毒颗粒的结合,以保护雪貂模型免受感染。该研究不仅为 SFTSV 确定了一种候选治疗药物,还凸显了羊驼纳米抗体作为针对新出现病原体的快速生产对策的价值。

研究团队此前构建了首代 SFTSV 纳米抗体和人源化小鼠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通过“序贯异源免疫”策略,让羊驼依次接受不同亚型 SFTSV 抗原免疫,从而获得更广谱的免疫反应。最终,团队筛选得到多株高亲和力、广谱中和的单域纳米抗体(包括 Nb71、Nb261、Nb317、Nb318)。

进一步结构生物学研究发现,其中Nb261 和 Nb318 分别锁定病毒 Gn 蛋白上两个高度保守、互不重叠的关键位置,两者协同作用,能有效阻断 SFTSV 的入侵。基于这一机制,研究团队设计出一款由 Nb261 与 Nb318 组成的纳米抗体“鸡尾酒”组合。

这一纳米抗体组合不仅在体外能够完全中和多种亚型 SFTSV,在小鼠以及更接近人类生理特征的高龄雪貂模型中,也展现了极为出色的治疗效果:1)实现 100% 生存率;2)彻底清除体内病毒;3)显著改善血小板降低与组织损伤。

这是全球首次在大型动物模型中系统性验证混合纳米抗体用于治疗 SFTSV 的成功案例,为开发安全有效的抗 SFTSV 药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依据。

图片

“鸡尾酒”纳米抗体治疗SFTSV感染小鼠与雪貂模型

该融合了结构生物学、免疫学、病毒学与转化医学等多领域力量。研究展示了一种利用“序贯免疫”拓展抗体谱、并通过结构互补设计实现广谱抗病毒的全新策略,为布尼亚病毒及其他 RNA 病毒的抗体研究提供具有普适性的思路。

目前,研究团队已启动 Nb261 + Nb318 的药代动力学、毒理学及工艺放大等临床前研究工作,正向未来的临床应用稳步推进。吴喜林教授表示,我们的目标是为 SFTS 提供既可预防、又可治疗的全新药物方案。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