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来了 6大变革将推开

  1. 县域医共体

来源:基层医师公社/于小渔 2019-07-05 12:23

 在今年国家接下来的医改工作里,毫无疑问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是重点内容之一,一大批医共体将陆续诞生并稳固,对我国卫生健康领域有着重大意义。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里面提到了今年计划出台的15大医改文件,其中一项就是制定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计划于2019年11月底前完成。在管理办法出来之前,国家卫健委于5月份已下发《关于

 

在今年国家接下来的医改工作里,毫无疑问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是重点内容之一,一大批医共体将陆续诞生并稳固,对我国卫生健康领域有着重大意义。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里面提到了今年计划出台的15大医改文件,其中一项就是制定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计划于2019年11月底前完成。

在管理办法出来之前,国家卫健委于5月份已下发《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目标到2020年底,在500个县(含县级市、市辖区)初步建成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的共同体。

在紧密型医共体方面,我国进行了不少试点探索,如罗湖、天长等模式,已经在一些省份全面推开,如山西、浙江,从效果来看,紧密型医联体的效果比较好。

紧密型医共体也将成为我国县域内医疗联合体的主要模式,这些改变直接影响着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基层医务工作者的职业发展轨迹也会随之变化。

1、乡村医生“县招、乡管、村用”模式推开

从目前来看,解决乡村医生身份的重要渠道就是乡村一体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发展离不开乡村一体化建设。

今年4月,国家卫健委发文要创新上下联动的用才机制。围绕“县要强、乡要活、村要稳、上下联、信息通”,加强县域医疗共同体、乡村一体化建设。

鼓励县域内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医共体,强化县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管理,建立医共体内人员柔性流动、双向交流机制。积极推行基层卫生健康人才“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管理机制。

在乡村一体化建设中,会吸纳资质优秀的乡村医生进入到乡镇卫生院编制内,乡镇卫生院出现岗位空缺招聘人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在岗乡村医生。随着县域医共体逐渐铺开和完善,部分乡村医生的身份问题将得以解决。

2、基层薪酬制度新模式建立

广东省的基层医改经验,即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已经被国家卫健委点名肯定。

国家卫健委在去年12月明确要推广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等改革经验。

这一点在《通知》里被正式提出。

《通知》明确在薪酬制度改革上,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建立“公益一类保障与公益二类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新机制,医务人员收入由医共体自主分配,以岗位为基础,以绩效为核心,打破单位、层级和身份区别,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内部分配机制,并与药品、耗材和检查检验收入脱钩。

这种模式使得基层医疗机构既有国家财政兜底保障,又有自主分配权利,医务人员可以多劳多得,依靠自身优秀医疗服务能力获得更优厚的报酬,是接下来基层医疗薪酬制度改革的重点模式。

3、统一药品采购和配送

加强上下级医疗机构药品目录衔接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重点工作,在每个地方的医共体建设方案中,这一点都是必须要做的事。

只有统一药品配送和采购,才能在医共体内部上下联通,否则无法形成一个统一体。随着这项工作逐步完善,基层用药问题也将得到进一步解决。

前不久,天津市就推出基层医疗机构将实现“一站式”便捷取药,签约慢性病患者用药计划和采购计划同步联动,实现慢性病用药精准及时保障。只有保障了患者能在基层医疗机构拿到上级医院开的药,才能有效吸引患者来基层就诊。

4、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资金打包

近期,不少地区发文要求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发展,可以看出一些未来在医共体中公卫发展的端倪。

6月18日,浙江省发文要求推动县乡村公共卫生一体化建设,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落实公共卫生法定职责,推动建立“共同管理、分级指导、协同服务、责任同担、效益共享”的公共卫生机构融入医共体建设发展模式。

并逐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实行整体打包服务,推行医疗处方和健康处方“双处方”制度,公卫医师作用和地位得以加强。

安徽省也在前不久发文建立密切利益共享机制。打包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基金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建立紧密型利益纽带。

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结余部分,要按规定统筹用于医共体医防融合服务人员奖励,这也将大大提高基层公卫人员的积极性。

5、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迎来显着提升

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后,医共体内部的各级医疗机构将“同呼吸共命运”,其中县级医院作为大部分县域医共体的牵头医院,将承担多项责任,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帮扶力度。

医共体内将安排专项经费对成员单位进行投入,强化成员单位硬件配备和人员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完善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办法,在考核分配时向基层医生倾斜。

上级医疗机构也将定时定量地向基层输送各方面人才,实现医共体内人才流通,互帮互助,最终目的是能让基层医疗机构具备更好地承接能力和医疗服务能力。

6、实现信息交互,基层工作效率提升

在去年2月份原国家卫计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表示,紧密型医联体最重要标志是“信息有联系”。虽然这几个字听上去很简单,但却是目前医联体建设中一项急需完善的工程,也直接影响着医联体的运行效果。

4月份,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的通知》,我国基层医疗信息化时代全面开启,对基层医疗的方方面面以及医务工作者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一个紧密型医联体的上下联动,信息交互,实现对病人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基层医院将不再只是医联体内部的挂号机器,而是成为科学的转介系统,有了基层医生的参与,转诊变得更科学、更具体,这也是分级诊疗所要实现的理想模式。

医共体内信息化的铺开和成熟也将使基层医生的工作少了繁杂重复,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去做有意义的工作。

以上这些只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所带来影响的其中一小部分,还有更多更新的改变正在发生。医共体将服务、责任、利益、管理连接在一起,各医疗机构齐头并进,上下融合,逐步走向成熟、完整和统一。(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