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Chem:鉴定出对抗类鼻疽伯克氏菌的新靶标---BurG

  1. 类鼻疽病
  2. BurG
  3. 环丙醇环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2-08-17 16:03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莱布尼茨天然产物研究与感染生物学研究所、耶拿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酶,它是对抗危险的细菌疾病类鼻疽病(melioidosis)的一个有希望的新治疗靶标。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莱布尼茨天然产物研究与感染生物学研究所、耶拿大学和慕尼黑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酶,它是对抗危险的细菌疾病类鼻疽病(melioidosis)的一个有希望的新治疗靶标。它有助于致病菌类鼻疽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产生一种在感染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有毒分子。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Chemistr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Pathogenic bacteria remodel central metabolic enzyme to build a cyclopropanol warhead”。

类鼻疽病是一种由类鼻疽伯克氏菌引起的危及生命的疾病。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莱布尼茨天然产物研究与感染生物学研究所生物分子化学系主任Christian Hertweck教授解释说,“如果不治疗,这种疾病通常是致命的。即使是抗生素治疗也往往要拖上好几个月,而且并不总是成功的,因为普通药物对这种病原菌的作用不大。”

因此,Hertweck及其研究团队希望了解这种细菌的感染机制,并发现了一个防治该疾病的潜在新起点。论文第一作者Felix Trottmann解释说,“我们已经发现了一种合成对这种感染至关重要的分子结构的酶。”

这种新发现的酶BurG从一个前体分子中形成一个高度活性的化学功能团:环丙醇环(cyclopropanol ring)。在以前的研究中,Trottmann已经能够证实这种结构也由伯克氏菌属的其他致病菌产生,并且显然在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通过突变关闭这种分子的生物合成途径,那么这些细菌的危险性就会大大降低。

Hertweck团队还与慕尼黑工业大学合作,阐明了这种酶的三维结构。Trottmann解释说,“在下一步,我们如今可以尝试设计抑制这种酶的活性化合物,从而使这些细菌的毒性降低。”根据目前的知识,这种酶只在细菌中而不在人类中发现。Hertweck说,“因此,希望能够特异性地抑制这些细菌。免疫系统随后就可以更容易地处理它们。”

图片来自Nature Chemistry, 2022, doi:10.1038/s41557-022-01005-z。

为了了解这种对感染至关重要的分子结构的生物合成,这些作者研究了包含制造它的DNA指令的基因簇。他们使用泰国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thailandensis)进行了实验室实验,该菌与类鼻疽伯克氏菌非常相似,但在研究中要安全得多。

类鼻疽病主要发生在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然而,专家警告说,这种疾病可能会进一步蔓延。例如,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去年能够追踪到四例类鼻疽病的病因,其中两例是致命的,是由一种芳香疗法喷雾剂引起的。作为一种与类鼻疽伯克氏菌亲缘关系较为密切的物种,鼻疽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mallei)也产生环丙醇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被用作生物武器。类鼻疽伯克氏菌在一些国家也被作为生物武器进行研究。(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资料:

Felix Trottmann et al. Pathogenic bacteria remodel central metabolic enzyme to build a cyclopropanol warhead. Nature Chemistry, 2022, doi:10.1038/s41557-022-01005-z.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