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瑞西单抗引领眼底治疗进入“长效时代”
来源:医药魔方 2025-10-12 16:27
近年来,很多疾病的药物治疗手段和理念都在发生深刻变革,在给患者带来更显著治疗获益的同时,也明显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以患者获益为导向,药物制剂长效化是新药开发迭代的一个有效策略,因为减少给药频次可以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给患者带来更好的远期健康结局。这一点在GLP-1R激动剂、半年一次降血脂疗法、眼科抗VEGF疗法的成功开发和商业成绩上都得到了很好体现。
9月24日,由医药魔方揭晓发布的“中国创新药十年荣耀”榜单中,罗氏的法瑞西单抗(商品名:罗视佳®)荣膺“行业引领创新药品”奖项。这一殊荣,无疑也是对其以创新技术驱动眼科疾病治疗手段革新、推动眼科治疗长效新时代普及所彰显的临床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认可。
从短效到长效:抗VEGF疗法的局限和需求
我国眼底疾病患者基数庞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等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严重时可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诞生为这一领域带来里程碑式的突破,极大地改善了疾病治疗结局。
然而,传统抗VEGF药物有一个难以回避的不足——患者必须长期接受高频率的眼内注射。即便在初始治疗后,也大多需要每月或隔月注射一次。这不仅意味着反复注射带来的不良反应、并发症风险及复发风险大幅增加,也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交通、护理和经济负担。
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很多患者难以坚持足够的注射频率,实际治疗次数往往少于临床推荐[1]。例如,2011年至2016年的全球真实世界研究表明,nAMD患者首年平均注射次数为5.0次,而在中国,这一数字仅为2.9次,远低于规范化治疗的要求[2]。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高脱落率已成为视力获益受限的重要原因。由此带来的,是病灶复发带来的不可逆损伤以及真实世界疗效和临床研究结果的巨大的效果差异。
正因如此,“长效化”被视为抗VEGF药物持续迭代的必然方向,包括雷珠单抗从眼内注射剂到植入剂的尝试,布西珠单抗借助分子结构优化延长药物作用,以及阿柏西普从低剂量到高剂量版本的迭代,这些尝试都是在努力突破“短效瓶颈”。
为何认可法瑞西单抗真正引领了“长效时代”?
在药物领域,机制创新是定义“突破”的核心关切。
从布西珠单抗到阿柏西普8mg,实际还只是局限于单靶点机制。但众所周知,眼底疾病的病理过程通常较为复杂:以DME为例,血糖波动会放大血管生成素-2(Ang-2)的作用,使周细胞凋亡风险增加3.5倍,导致血管稳定性下降、通透性增强以及微动脉瘤和黄斑渗漏的出现。这解释了为何即使规律使用、加大浓度使用抗VEGF药物,大部分DME患者依然出现积液反复的现象。传统单通路疗法只能保护内皮细胞以减轻渗漏,却无法阻断Ang-2介导的周细胞凋亡,因此难以根治因血糖波动带来的持续性损害[3]。
由此可见,眼科抗VEGF疗法的长效化迭代并不仅仅是减少注射次数的改良,它意味着逐步淘汰过去的短效治疗模式,通过新的技术突破来实现对疾病更全面、更持久的控制。
作为全球首款靶向VEGF-A与Ang-2的双通路药物,法瑞西单抗不仅能抑制异常血管生成和渗漏,还可通过阻断Ang-2增强血管的稳定性,弥补了传统眼科VEGF单靶药物的机制短板。两条通路相辅相成,带来更强的协同效应,使大量患者在完成初始治疗后,能够实现长达4个月的给药间隔。
法瑞西单抗独特的作用机制是其能够引领眼科“长效治疗时代”的根本原因所在。这不仅是一个分子结构的优化,而是治疗策略和思路的质变,从根本上解决了抗VEGF单药无法触及的病理环节。
事实上,从单靶到双靶的迭代升级已在多个疾病赛道得到验证。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康方的PD-1/VEGF双抗在头对头研究中PFS优于K药;代谢领域,礼来的GLP-1R/GIPR双激动剂替尔泊肽在直接对比中超越司美格鲁肽。这些案例无一不在证明:通过机制协同的突破,往往可以实现治疗手段的迭代进化,从而重塑临床药物的格局。法瑞西单抗也为眼科药物的变革增加了一个成功案例。
法瑞西单抗的创新机制也在多个眼适应症的临床研究中得到了疗效数据验证。在针对DME患者的III期YOSEMITE/RHINE研究中,该药初始治疗后可实现75%的患者达到无积液状态,长期扩展研究显示,超过90%的患者在4年内没有复发;其疗效与长效优势在针对nAMD和RVO患者的III期研究(TENAYA / LUCERNE,COMINO / BALATON)中进一步得到验证;对于亚洲人群高发且极具挑战的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亚型——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法瑞西单抗在SALWEEN研究中实现了61%这一远超传统VEGR单靶治疗的息肉完全消除效果[4]。
从“一年12次眼底注射”到“维持期一年仅需3次”,这背后不仅是给药周期数字的变化,而是患者生活质量、治疗信心与长期预后的系统性提升。在法瑞西单抗的带动之下,业界对于眼科双靶疗法的探索仍在持续推进。例如,罗氏在法瑞西单抗之后,正基于DutaFab技术平台开发下一代Ang-2/VEGF-A双抗zifibancimig,并尝试通过与港式给药系统(PDS)的兼容性,将给药间隔延长至6-9个月;Kodiak Sciences则另辟蹊径,结合抗渗透和抗炎思路,开发了VEGF与IL-6的双抗组合,其中KSI-501已进入III期头对头阿柏西普的研究;信达生物同样看好这一方向,在眼科领域布局的4条管线中,有3条为双靶产品,包括全球首创CR1/VEGFR-Fc融合蛋白、Ang-2/VEGF-A双抗以及VEGF-C/VEGF-A双抗。可以预见,双靶疗法正在成为眼科药物研发的重要竞争高地。
快速迭代:中国市场对“长效管理”的真实反馈
对于一款具有引领性的药物来说,上市后的销售表现是其科学价值和临床价值的最好印证。法瑞西单抗自上市以来,也是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市场答卷。
从全球市场来看,法瑞西单抗在上市后的短短三年时间内便实现了44亿美元的年销售额,是目前全球市场增速最快的眼内注药产品,迅猛增长态势的背后是对大量患者需求的满足。
2024年全球眼科抗VEGF药物销售额
从国内市场来看,法瑞西单抗2023年12月在中国获批,2024年以降价近6000元快速纳入医保,使其可及性实现了跨越式提升,随之便实现了医院终端市场的迅速放量。根据医药魔方院内销售数据,法瑞西单抗2025年二季度环比一季度增幅接近250%,呈现出典型的“医保驱动+临床需求”放量曲线,IMS数据显示,过去的9个月,其市场份额翻越10倍。
市场爆发的背后有着多重逻辑支撑。首先,法瑞西单抗的临床差异化很清晰:在给药频次和疗效稳定性上为临床带来了可观的边际改进;其次,长效化带来的不是单纯的针数减少,而是复发损伤降低和医疗资源的系统性节约,注射次数下降直接减少了药品费用,门诊压力、护理和陪诊需求均可相应下降,从而减轻了医院端与社会层面的负担。这无疑也是医保对法瑞西单抗价值认可的重要原因。
给药频率的降低,也精准匹配了我国nAMD、DME、RVO患者中占比巨大的老年群体的核心诉求,进而提高了长期疗效转化为真实获益的概率。正是这些临床与经济的“多赢”,构成了医保快速覆盖与市场迅速扩张的现实基础。
法瑞西单抗只是搅动眼科治疗市场的一股力量,随着更长效版本阿柏西普以及重新上市的雷珠单抗植入剂相继登场,眼科药物的长效迭代是大势所趋。可以确定的是,未来还会有更多基于不同机制的长效方案进入眼科临床与市场,竞争格局也将愈发激烈。而这场“眼科药物长效化时代”下市场竞赛也将为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
结语
法瑞西单抗凭借“VEGF-A/Ang-2双通路机制”的独特创新,实现了“临床疗效、患者体验、商业价值”的三重突破,成为眼科疾病抗VEGF治疗领域的引领性产品。这不仅是一款药物的成功,更是一个清晰的行业信号,它标志着中国眼底病治疗迈入“长效管理”的新纪元。
法瑞西单抗的成功案例也为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深刻启示:唯有真正聚焦于解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创造出具有显著差异化价值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精细化的医保政策下,赢得患者、医生和支付方的共同认可,最终引领治疗范式的升级,为中国患者带来福音。
参考资料
[1]Sun X, Li Y, Song Z, et al.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Improving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nAMD and DME in China: Insights from a Global Survey on Anti-VEGF Therapy. Adv Ther. 2025; 42(9): 4390-4402. doi: 10.1007/s12325-025-03280-x
[2]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底病学组. 我国主要眼底病慢病管理专家共识[J]. 中华眼底病杂志,2024,40(4):253-263. DOI:10.3760/cma.j.cn511434-20240220-00076.
[3]https://mp.weixin.qq.com/s/IbX3RK-D9mun2s297BEmAA
[4]https://mp.weixin.qq.com/s/hwK75s4hqs653aU5Gcl9IQ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