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亚洲芒苞草属和非洲黑炭木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比较与系统定位研究取得进展

  1. 基因

来源:武汉植物园 2021-06-24 12:27

  翡若翠科(Velloziaceae)由5属约250个物种组成的单子叶植物科,在非洲、马达加斯加、阿拉伯半岛、中国和南美洲间断分布。该科植物多为耐旱的复苏植物,花的特征较为相似,而叶形、植株大小和生活型等形态特征又具变异,因而该科植物的分类比较困难,成员之间的亲缘关系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东非植物区系与分类学科组对采自我国横断山

 

 

翡若翠科(Velloziaceae)由5属约250个物种组成的单子叶植物科,在非洲、马达加斯加、阿拉伯半岛、中国和南美洲间断分布。该科植物多为耐旱的复苏植物,花的特征较为相似,而叶形、植株大小和生活型等形态特征又具变异,因而该科植物的分类比较困难,成员之间的亲缘关系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东非植物区系与分类学科组对采自我国横断山区的芒苞草的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了分析,并与两个产自非洲的黑炭木属植物Xerophyta spekei和X. viscosa进行了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和形态上的比较研究。研究显示,芒苞草和黑炭木属的Xerophyta spekei和X. viscosa的叶绿体基因组全长分别为153,843 bp、155,235 bp和155,498 bp。叶绿体基因组由反向重复区(IRS)(IRa和IRb)、大单拷贝区(LSC)及小单拷贝(SSC)区组成,上述三个物种的反向重复区序列长度在27,022 bp到27,110 bp之间,大单拷贝区(LSC)长度在81,919 bp至83,813 bp之间,小单拷贝(SSC)区长度在17,387 bp至17,880 bp之间。利用叶绿体基因组数据进行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芒苞草是翡若翠科其余物种的姊妹群,是该科较早分化出的物种(图1)。分析结果支持芒苞草与非洲翡若翠科的类群聚为一支,表明芒苞草与翡若翠科其他类群的近缘关系。

相关研究成果以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s of Acanthochlamys bracteata (China) and Xerophyta (Africa) (Velloziaceae): Comparative Genomics and Phylogenomic Placement为题,发表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国际伙伴计划、中科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奖学金项目ANSO青年人才奖学金的资助。(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