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人员揭示木薯干旱逆境适应的分子机制上取得新进展

  1. 干旱

来源:中国热科院 2021-12-21 12:54

   中国热科院在木薯干旱逆境适应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木薯SPL9转录因子负向调控耐干旱的机理,并利用该基因创制耐旱木薯种质,为作物耐干旱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干旱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非生物逆境之一,因其危及到粮食安全而受到高度重视并取得了重要进展。木薯作为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和能源作物,其产量与品质严

 

 

 

中国热科院在木薯干旱逆境适应的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木薯SPL9转录因子负向调控耐干旱的机理,并利用该基因创制耐旱木薯种质,为作物耐干旱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干旱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非生物逆境之一,因其危及到粮食安全而受到高度重视并取得了重要进展。木薯作为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和能源作物,其产量与品质严重地受到干旱逆境的制约。前期从干旱处理前后的木薯叶片转录组数据中,鉴定并克隆到一个编码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like 9(SPL9)的转录因子。MeSPL9的表达受干旱胁迫抑制,且在地上部分叶片和茎顶端中表达较高。利用融合转录抑制元件SRDX方法,获得了该基因的显性抑制突变体。深入研究发现,MeSPL9可在转录水平调控植物激素(JA)和脯氨酸、花青素等干旱逆境响应相关的代谢物含量。抑制MeSPL9活性可显着提高转基因木薯植株的抗旱性。

相关研究结果以题为“MeSPL9 attenuates drought resistance by regulating JA signaling and protectant metabolite contents in cassava”的研究论文,发表在中科院JCR一区期刊《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等项目的支持。中国热科院生物所李淑霞副研究员、海口实验站程志号副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热科院生物所彭明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余祥副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此外中国热科院生物所于晓玲副研究员、赵平娟副研究员和廖文彬研究员参与了该研究。(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