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助力生娃: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后,辅助生殖逐步纳入医保支付

来源:生物探索 2023-02-08 17:30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称,中国2022年出生人口为956万人,死亡人口为104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60‰。在这一背景下四川省卫健委发布的新版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取消了登记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称,中国2022年出生人口为956万人,死亡人口为104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60‰。在这一背景下四川省卫健委发布的新版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取消了登记对象的结婚条件限制,国家医保局也答复了将辅助生殖技术逐步纳入医保的提案。这些都表明,我国正通过种种配套措施,支持三胎政策的落地。

 

四川省卫健委:取消生育登记对象是否结婚的限制条件

 

近日,四川省卫健委发布通知显示,新版《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将于2023年2月15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新《办法》取消了生育登记对象是否结婚的限制条件、取消了办理生育登记时的剩余数量限制、简化了生育登记的材料要求、增加了信息共享的要求。

 

图片

图1 新《办法》将“夫妻应当在生育前进行生育登记”更改为“凡生育子女的公民均应办理生育登记”(图源:四川卫健委)

 

该消息一经公开,立即引起了网友的广泛热议。网友们关心最多的问题就是,新《办法》的实施是否在变相鼓励非婚生子的出生?取消婚姻限制又是否能够刺激人口增长?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得回到生育登记制度的历史沿革上来。生育登记制度由过去的准生证制度演变而来,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转变,准生证制度中所体现的计划生育管理不再适用,生育管理制度也随着更加包容的人口政策出台而发生了改变。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人口学系主任杨凡表示,生育登记制度一方面为个人提供了获取权益和服务的合法身份,另一方面为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在多地调整生育登记制度后,生育登记工作不再和生育审批捆绑,而是回归其初始功能,保障每个孕妇、孩子都能享受到国家提供的生育服务和福利。

 

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北京市律协婚姻家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荆表示:“这是一个好的消息,尤其是对女性来说是非常好的消息。”单身妈妈在生育中的合法权利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比如对于工薪人群来说,有了生育登记之后,出生证明的办理、生育津贴和合法产假的获取将更为顺利。

 

不过,就在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称,中国2022年人口比上一年年末減少85万人,出生人口为956万人,比2021年减少106万人;死亡人口为1041万人,比2021年增加2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与2021年相比,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666万人,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在生育率低迷的背景下,四川省卫健委的这一举动难免会令人理解成政府在通过鼓励非婚生育的方式进行“催生”,那么这一政策是否真的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呢?

 

事实上,在四川之前,多个省份就已经尝试对生育登记进行松绑。

 

比如安徽在2022年8月制定的《关于完善生育登记制度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登记人可以在孕后生育前办理生育登记,未办理的应在子女出生后及时补办;登记时,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持身份证或户口簿。

 

2022年3月广东省卫健委修订印发的《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生育登记管理办法》也延续了之前未婚生育人群可以办理生育登记的规定,在生育登记办理材料上,规定了身份证和户口簿只需提供一种即可。

 

长期关注中国人口问题的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研究员易富贤表示,尊重非婚生育权,主要是与国际接轨,但并不意味着鼓励非婚生育。过去存在与婚姻绑定的一孩、二孩、三孩的“生育配额”,既然‘配额’已经取消,也就没有必要将结婚作为前提。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则指出,对于政策导致婚外生育的增加,源自于对因果关系的颠倒:社会中非婚生子情况的增加,是取消结婚限制,更好地提供服务与统计出生人口的原因,而不是结果,也不是目的。

 

虽然非婚生育的情况有所增加,但目前在中国社会仍然是非常小众的群体,杨凡表示:“这只是优化生育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提高生育率的角度来讲,它能起的作用非常有限。”想要人口增长迎来新的拐点,绝非取消婚姻限制就能达成。

 

国家医保局:逐步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在社会普遍生育意愿降低,不敢生,生不起的大环境下,还有一类想生育但受到身体条件限制的不孕不育人群不应被忽视。据《北京日报》2月5日消息,针对关于建议将不孕不育治疗纳入免费医疗的提案,国家医保局答复,将逐步把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基金支付范围,减轻不孕不育患者医疗负担。

 

图片

图2 国家医保局答复将不孕不育治疗纳入免费医疗的提案(图源:国家医保局)

 

关于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民间早有呼吁,但其必然不可能一蹴而就。早在2022年2月,北京市医保局就发布《关于规范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的通知》,将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成为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地区。然而,4月13日,根据@北京12345则在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对网友的答复,“按照国家医保局要求,我市辅助生殖技术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工作暂缓执行”,辅助生殖进医保并未真正落地。

 

图片

图3 北京市辅助生殖技术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工作暂缓执行(图源:人民网)

 

而在2022年11月,杭州市医疗保险“西湖益联保”将辅助生育部分项目纳入保障责任,在2023年度实施辅助生育的参保市民,将可获得最高3000元的报销。但值得注意的是,“西湖益联保”是由杭州市医疗保障局指导,中国人寿等5家保险公司联合承保,专门为浙江省本级及杭州市医保参保人定制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3000元的价格对于动辄数万元的试管婴儿支出也还有很大差距,但仍不失为一个进步。

 

因此,此次国家医保局的答复可以说正式拉开了全国各地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的序幕。鉴于医保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等根本特性,这一调整意味着对民众医疗关切的回应,尤其对于那些被高昂费用拦在试管婴儿门外的不孕不育家庭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

 

而对于相关医疗行业来说,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将促进行业的迅猛发展。

 

之前,我们曾在《下月,“试管婴儿”医保报销落地!千亿市场托举下跌的生育率!》一文中曾谈及,不论男性、女性,生育力都处在持续的恶化进程当中。2020年,我国不孕发病率已升至18%,以育龄妇女数量计算,不孕夫妇高达5000万对。国家卫健委指出,这其中近20%的患者需要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

 

然而,我国的辅助生殖渗透率却相对较低,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国内辅助生殖服务渗透率仅7%,而美国同期为30%。而随着辅助生殖纳入医保以及相关专项补贴政策的出台,每周期费用有望覆盖8000至11000元,报销额度的提升必然将刺激需求端的释放,给国内辅助生殖行业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而试管婴儿药械的进一步国产化,也将反过来利于患者治疗费用的进一步降低。

 

可以看到的是,国家鼓励生育的大趋势已经到来,不论是开放生育登记对象结婚限制,还是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国家正采用多方举措积极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面对下跌的生育率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围绕三孩政策,将推出一系列配套扶持措施。在这一过程中,带给辅助生殖行业的机会令人遐想,就看弄潮儿们如何抓住机会了。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