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Nanotechnol | 廖玉辉/唐本忠/王东开发预活化巨噬细胞膜包被纳米颗粒,光热治疗肺结核

来源:生物探索 2024-03-15 09:26

该研究制备了可在1064 nm激发的预激活巨噬细胞样BNPs,用于TB的精确诊断和治疗。这些NPs具有病变和病原体双重靶向能力,超长波长吸收,NIR-IIb荧光发射电位和显著的光热性能。

南方医科大学廖玉辉、香港中文大学唐本忠及深圳大学王东共同通讯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在线发表题为“Photothermal therapy of tuberculosis using targeting pre-activated macrophage  membrane-coated nanoparticl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提出了一种病灶-病原体双重靶向策略,通过将分枝杆菌刺激的巨噬细胞膜涂在包被聚集诱导发射光热剂的聚合物核上,这种光热剂可以用1064 nm激光激发,包被的纳米颗粒携带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受体,这使它们能够同时靶向结核性肉芽肿和内部结核分枝杆菌。

 

在TB小鼠模型中,静脉注射纳米颗粒通过近红外区IIb的信号发射对肺内单个肉芽肿进行原位成像,其成像分辨率远高于临床计算机断层扫描。在胸腔外1064 nm激光照射下,这些纳米颗粒产生的光热效应根除了靶向结核分枝杆菌,减轻了肺部的病理损伤和过度炎症,与一线抗生素联合治疗相比,治疗效果更好。这种在近红外区域使用双靶向成像的精确光热模式显示了结核病管理的治疗策略。

 

图片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危及生命的慢性传染病,对全世界的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目前,结核病是全球第13大死因,也是由单一传染病引起的第二大致命疾病(仅次于COVID-19)。结核病的传统治疗方案依赖于多种抗生素的联合使用。然而,这些传统抗生素缺乏病变和病原体靶向能力,疗效较差,能够引起全身毒性,导致长期用药后患者依从性下降。此外,长期和间歇性的抗生素治疗可能引发耐药结核病。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疗效更好、毒性更低、耐药更低的结核病靶向治疗药物,以缓解严峻的结核病形势。

 

纳米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性能更好的抗结核纳米疗法的出现。这些纳米药物大多是通过将传统抗生素包裹在一些经典的纳米载体中,以提高水溶性、载药抗生素的缓释行为及病灶靶向效果。一项对斑马鱼结核病模型的研究表明,血液循环延长的纳米颗粒(NPs)可以成功靶向肉芽肿(结核病的特征病变),并通过增强的渗透性和滞留效应在肉芽肿中驻留较长时间,从而促进精确的药物递送。然而,上述NPs只能实现病灶靶向,而不能特异性跟踪病原体(结核分枝杆菌)。此外,这些纳米药物仅在鱼类模型中得到验证他们的能力,目标结核性肉芽肿在原位肺哺乳动物模型仍未被探索。因此,开发一种以病原体为中心的双靶向治疗模式对结核病的精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基于分枝杆菌预激活巨噬细胞膜包被光热纳米颗粒的TB精确治疗策略(Credit: Nature Nanotechnology)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报道特异性靶向结核分枝杆菌的配体或NPs,这可能是由于分枝杆菌属复杂的细菌抗原组成。作为一种新兴的细胞模拟平台,细胞膜包覆仿生纳米颗粒(BNPs)由于其衍生细胞膜的受体(包括多种病原体相关受体)的固有表达,可以执行多种生物学功能,如靶向识别,毒素中和和免疫调节。然而,BNPs尚未应用于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巨噬细胞作为抵御外源性致病菌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是对抗结核分枝杆菌最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此外,受到特定类型病原体刺激的巨噬细胞可能具有针对病原体的特异性受体的高表面表达。

 

该研究制备了可在1064 nm激发的预激活巨噬细胞样BNPs,用于TB的精确诊断和治疗。这些NPs具有病变和病原体双重靶向能力,超长波长吸收,NIR-IIb荧光发射电位和显著的光热性能。因此,它们可以实现肺原位肉芽肿的高分辨率NIR-IIb成像,对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光热杀伤作用,具有肺组织修复功效,并具有抗炎活性。这种双重靶向和NIR-IIb成像引导的精确光热模式可能为制定临床环境中结核病管理的可行策略提供见解。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