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logical Science:发现群体生物运动行走方向可诱发情境吸引效应
来源:心理所 2022-09-02 15:38
人类对生物体运动方向的感知高度依赖其所属的社会情境:即感知个体的行走方向会被周围邻近群体的行走方向所“吸引”。朝同一方向行走的人群被视为集体运动,这在本质上反映了群体成员之间紧密的社会关系。
由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关注到人群的集体运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脚步总是不经意和周围的人群保持一致,体现出无形的“社会纽带”。在此现象的基础上,研究系统操作周围群体的行走方向,来探讨这种社会群体关系是否影响人们对中间个体行走方向的感知。实验选取光点生物运动作为刺激材料,被试的任务是分别在周围群体生物运动向左行走或者向右行走情境中判断中间个体生物运动的行走方向(图1)。
研究发现,个体生物运动的行走方向会被周围群体生物运动的行走方向所“吸引”,表现为情境吸引效应(实验1)。即使改变了周围群体生物运动的行走速度和性别信息,该效应几乎不受影响(实验2);如果周围群体生物运动与中间个体生物运动不是同时出现,而是先后呈现,该效应则消失(实验3)。此外,如果研究将行走的周围群体生物运动换成向左或向右滚动的非生物运动的小球,也不会引发上述效应(实验4)。即使周围群体生物运动换成空间位置置乱的局部运动生物,依然可以诱发一定的情境效应(实验5);如果周围刺激只是静止的生物体形态,则无法诱发上述效应(实验6)。
上述6个实验结果表明,人类对生物体运动方向的感知高度依赖其所属的社会情境:即感知个体的行走方向会被周围邻近群体的行走方向所“吸引”。朝同一方向行走的人群被视为集体运动,这在本质上反映了群体成员之间紧密的社会关系。在进化上,与周围人群保持协调运动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构成了生存适应和社会互动的基础。同样地,在知觉层面,感知与群体运动相一致的个体行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进化意义。例如,在紧急逃生的情况下,快速检测符合整个群体的运动方向,而不是凸显个体的运动方向,更有助于个体跟随他人的脚步而产生逃生行为。因此,本研究观察到的“情境吸引效应”的原因很可能是人们的视觉系统在知觉层面上倾向于将个体的行为知觉为更符合整个群体的行为。上述发现为社会因素调节情境感知提供了新的支持,表明可能存在一个特异于社会群体运动协调性和一致性的情境感知机制。
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研究工作得到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的支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