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为何某些癌症对更有效的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没有反应?

  1. 5-氟尿嘧啶
  2. 化疗
  3. 机制
  4. 疗法
  5. 癌症
  6. 耐药

来源:本站原创 2019-08-11 22:24

2019年8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解释了为何某些癌症对一种最有效的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没有反应。研究者表示,如今我们开发出了新型药物,其能够促进5-氟尿嘧啶有效治疗此前对疗法产生耐受的癌症,此外,本文研究结果还能帮助开发检测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耐受性的技术,从而降低患者接受不必要的

2019年8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解释了为何某些癌症对一种最有效的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没有反应。研究者表示,如今我们开发出了新型药物,其能够促进5-氟尿嘧啶有效治疗此前对疗法产生耐受的癌症,此外,本文研究结果还能帮助开发检测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耐受性的技术,从而降低患者接受不必要的化疗手段。

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

5-氟尿嘧啶是WHO推荐的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中的一种,其通常能用来治疗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但患者治疗后的获得性耐药性却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有高达一半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都对5-氟尿嘧啶产生了耐药性。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揭示了癌症对5-氟尿嘧啶产生耐药性的精确分子机制。研究者认为,5-氟尿嘧啶耐药性的产生与一种名为BOK的蛋白密切相关,BOK能与一种名为UMPS的酶类相结合,从而增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如果没有BOK,细胞就会在合成DNA上挣扎,从而无法有效增殖,相同的酶类则会将5-氟尿嘧啶转化成为癌症中的毒性形式,因此为了避免5-氟尿嘧啶的毒性效应,癌细胞就会关闭BOK的功能。

随后癌细胞会处于休眠状态并摄入少量毒性的5-氟尿嘧啶,这就会促进癌细胞在开始发生突变转变为恶性状态之前就在化疗状态下存活下去;研究者发现,对5-氟尿嘧啶疗法产生反应的患者机体中都存在BOK蛋白,而对化疗没有反应的患者机体中则没有该蛋白;如果没有BOK的存在,尝试将5-氟尿嘧啶作为有效的化疗手段似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最后研究者表示,在理解化疗耐受性发生背后的科学机理时,研究者似乎发现了癌症的“致命要害”,这对于后期开发新型抗癌药物或许意义重大。(生物谷Bioon.com)

原始出处:

Rahul Srivastava, Zhipeng Cao, Christina Nedeva, et al. BCL-2 family protein BOK is a positive regulator of uridine metabolism in mammals, PNAS (2019) doi:10.1073/pnas.190452311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