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Nanobiotechnology : 基于纳米颗粒负载小分子光敏剂的nir可活化一氧化氮发生器,用于光动力/气体协同治疗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4-10-30 11:40
本研究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多功能纳米平台Cy-NMNO@SiO2,它是一种探针Cy-NMNO装载到介孔二氧化硅中以实现药物递送。
近年来,光动力疗法(PDT)作为一种抗菌和抗肿瘤治疗方式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它通过光敏剂照射正常组织,将氧气(O2)转化为细胞毒性活性氧(ROS),从而杀死肿瘤细胞和细菌。尽管PDT有许多优点和最近的进展,但由于肿瘤组织内预先存在的缺氧,其临床转化受到限制。
基于一氧化氮(NO)的气体疗法(GT)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绿色”疗法,可以有效克服缺氧梯度,其释放不依赖于氧气的可用性。高浓度NO(> 1µM)不仅能显著抑制肿瘤发生,还能协同提高化疗、光动力治疗、光热治疗或放射治疗的疗效。此外,NO可与ROS反应产生毒性更强的活性氮(RNS),这些分子加剧DNA断裂并引发细胞凋亡,最终增强ROS对癌细胞和细菌的治疗作用。因此,NO联合PDT治疗可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低氧肿瘤治疗和抗菌策略。
基于这一策略,研究人员设计并报道了一些能够同时产生ROS和NO的复合物,显示出显著的肿瘤治疗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配合物的性能受两个因素的影响。首先,NO在光照下与复合物的解离能力会影响NO的含量,进而影响GT的性能。其次,NO释放后基质分子生成ROS的能力会进一步影响PDT的性能。因此,综合体的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而目前的研究大多缺乏这方面的理论支持。
随着生物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也因其特殊的性能在给药系统(dds)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在作为dds的众多纳米材料中,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MSNs)作为一种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介孔结构、大孔体积、高比表面积、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易修饰等优点成为dds研究的热点。目前的研究表明,MSN的毒性低于其他纳米载体,增强的渗透性和滞留性(EPR)效应表明,MSN可能是癌症治疗的优秀候选者。
图片来源:https://doi.org/10.1186/s12951-024-02878-7
近日,来自滨州医学院的研究者们在J Nanobiotechnology杂志上发表了题为“NIR-activatable nitric oxide generator based on nanoparticles loaded small-molecule photosensitizers for synergetic photodynamic/gas therapy”的文章,该研究揭示了基于纳米颗粒负载小分子光敏剂的nir可活化一氧化氮发生器,用于光动力/气体协同治疗,为增效PDT- gt提供一条有前景的途径。
将传统光动力疗法(PDT)与气体疗法(GT)相结合以使PDT增敏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治疗方法,但复合物的分子结构设计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在此,研究者开发了一个基于介孔二氧化硅材料负载nir活化小分子荧光探针Cy-NMNO的纳米平台Cy-NMNO@SiO2,用于光动力疗法/气体疗法(PDT/GT)在抗菌和皮肤癌中的协同治疗。
Cy-NMNO@SiO2的合成路线示意图
图片来源:https://doi.org/10.1186/s12951-024-02878-7
结果表明,Cy- nmno中N-NO的低解离使其在近红外光照射下能有效解离,有利于生成Cy和NO。Cy比Cy- nmno表现出更好的O2生成性能。通过GT和PDT的协同作用获得Cy-NMNO的细胞毒性,协同增强光动力治疗的效果,从而实现比常规PDT更有效的肿瘤治疗和灭菌。此外,纳米平台Cy-NMNO@SiO2实现了高效的药物装载和药物递送。本研究不仅为PDT-GT协同给药系统提供了一条有前景的途径,也为其药物分子的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Cy-NMNO@SiO2对PDT/GT的作用机理
图片来源:https://doi.org/10.1186/s12951-024-02878-7
综上所述,本研究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多功能纳米平台Cy-NMNO@SiO2,它是一种探针Cy-NMNO装载到介孔二氧化硅中以实现药物递送。CyNMNO@SiO2具有良好的抗菌和抗肿瘤治疗作用,所产生的NO可以缓解PDT引起的缺氧,提高PDT的治疗效果,本工作可能为增效PDT- gt提供一条有前景的途径。(生物谷 Bioon.com)
参考文献
Lili Fu et al. NIR-activatable nitric oxide generator based on nanoparticles loaded small-molecule photosensitizers for synergetic photodynamic/gas therapy. J Nanobiotechnology. 2024 Oct 1;22(1):595. doi: 10.1186/s12951-024-02878-7.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