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BMJ:死亡风险降低62%!中山大学团队首次证实,4个周期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可将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率提至90%以上

来源:奇点糕 2025-04-18 11:39

该研究为高转移风险的N2-3期鼻咽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治疗选择,4个周期的多西他赛+顺铂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可作为临床实践的重要参考。

鼻咽癌(NPC)是一种具有明显地域分布特征的恶性肿瘤,尤其在东南亚和中国南方地区高发。尽管调强放疗(IMRT)和同步放化疗(CCRT)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局部控制率,但N2-3期患者的远处转移风险仍然较高,成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优化系统性治疗策略以降低远处转移风险,成为临床研究的关键问题。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高远红团队展开了一项III期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评估4个周期的多西他赛+顺铂新辅助化疗(NACT)联合同步放化疗在N2-3期鼻咽癌患者中的疗效。

该III期临床试验结果于今日公布在《英国医学杂志》上。主要研究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91.3%、总生存率为90.3%,相较于单纯同步放化疗的78.2%、 82.6%,患者长期生存得到显著改善、远处转移减少,且治疗毒性可控。这一结果为高风险鼻咽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循证医学依据。

这项III期、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186例来自中国5家三级医院、年龄≤70岁的初治T1-4N2-3M0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组(NACT+CCRT组,93例)和单纯同步放化疗组(CCRT组,9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T/N分期、EBV DNA载量等基线特征均相似。

治疗实施方面,NACT+CCRT组患者首先接受4个周期的多西他赛+顺铂方案新辅助化疗,具体方案为第1天75 mg/m²多西他赛、第2-3天37.5 mg/m²顺铂,每3周重复;完成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继续接受同步放化疗,包括调强放疗+每周40 mg/m²顺铂化疗。CCRT组患者直接接受同步放化疗。

两组均表现出较好的依从性。NACT+CCRT组有99%的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其中84%完成全部4个治疗周期;CCRT组有97%的患者接受治疗,其中93%完成全程治疗。

经过中位76.9个月的随访,研究获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数据。

主要终点方面,NACT+CCRT组展现出显著的生存优势,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达到91.3%(95%CI 85.4%-97.2%),明显优于CCRT组的78.2%(69.8%-86.6%),风险比HR为0.41。同样,NACT+CCRT组在总生存率上也取得了90.3%(84.2%-96.4%)的优异结果,显著高于CCRT组的82.6%(75.0%-90.2%),HR为0.38。

次要终点方面,NACT+CCRT组的五年局部无复发生存率为91.1%(85.2%-97.0%)、五年无病生存率为81.7%(73.9%-89.5%),均表现出显著优势,高于CCRT组的76.7%(67.9%-85.5%)、63.4%(53.6%-73.2%),HR为0.41(0.19-0.90)、0.46(0.26-0.80)。

生存结局

安全性方面,NACT+CCRT组的3/4级毒性事件发生率为65%,略高于CCRT组的5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新辅助化疗阶段3/4级毒性事件发生率为38%,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29%)、中性粒细胞减少(37%)和胃肠道毒性(9%);不过,新辅助化疗并未增加同步放化疗阶段的毒性风险,两组在该阶段的3/4级毒性事件发生率均为51%(P=1.00)。

生活质量评估方面,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仅少数患者(NACT+CCRT组6% vs CCRT组9%)对健康状况评价较低,大多数患者的生活质量维持在可接受水平。

安全性分析结果

与既往研究相比,本研究首次在III期试验中验证了多西他赛+顺铂方案作为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其生存获益与吉西他滨+顺铂或多西他赛+顺铂+5-FU方案相当。

除此之外,不同于既往研究常采用2-3周期治疗方案,此次还首次采用了4周期新辅助化疗方案。从效果来看,延长化疗周期显著提升了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增加化疗周期虽然降低了同步化疗的剂量强度(仅21%患者接受>200mg/m²顺铂),但通过有效缩小原发灶、改善肿瘤微环境,反而获得了更好的局部控制和无远处转移生存。这证明增加新辅助化疗周期数能够有效控制由微转移灶导致的远处转移风险。

总之,该研究为高转移风险的N2-3期鼻咽癌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治疗选择,4个周期的多西他赛+顺铂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可作为临床实践的重要参考。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