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Science子刊:曹雄/冯衍秋团队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障碍导致抑郁症患者的静息态功能连通性异常

来源:生物世界 2022-11-22 09:50

该研究首次发现并阐述了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障碍导致抑郁症中相关神经环路和rsFC异常;基因敲除小鼠和抑郁患者脑功能网络联合分析,可为抑郁症功能磁共振精准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思维迟缓、饮食和睡眠差等症状,还会产生悲观厌世甚至自杀倾向。此外,抑郁症还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增加有关。

然而,抑郁症机制不清,缺乏客观诊断指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C)在抑郁症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抑郁症rsFC异常机制仍不清楚。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曹雄冯衍秋团队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Advances 上发表了题为:Astrocyte dysfunction drives abnormal resting-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in depression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障碍导致抑郁症患者的静息态功能连通性异常。

 

图片

该研究发现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成像发现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障碍Itpr2-/-小鼠抑郁症相关的脑区的rsFC降低;有意思的是,分析抑郁患者影像联盟REST-meta-MDD大样本数据,发现抑郁患者的rsFC异常与Itpr2-/-小鼠高度一致,尤其是mPFC相关环路的rsFC;利用光遗传学结合fMRI技术,光遗传特异性激活增加mPFC星形胶质细胞Ca2+信号可以增加抑郁相关脑区的rsFC;以上结果提示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障碍导致抑郁症中rsFC异常。

进一步锰离子增强MRI结果表明Itpr2-/-小鼠mPFC-Str环路神经活动降低;利用光遗传学结合fMRI技术,光遗传特异性激活mPFC神经元或mPFC-Str环路,均增加mPFC-Str环路神经活动进而增强mPFC-Str rsFC,并逆转Itpr2-/-小鼠抑郁样行为。

该研究首次发现并阐述了星形胶质细胞功能障碍导致抑郁症中相关神经环路和rsFC异常;基因敲除小鼠和抑郁患者脑功能网络联合分析,可为抑郁症功能磁共振精准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图片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刘嘉明博士、神经生物学专业莫嘉文博士为论文并列第一作者,南方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曹雄教授、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医学信息所冯衍秋教授和香港大学Ed X. Wu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