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CR:张翾/何永捍团队开发特异靶向肝脏蛋白降解剂——LIVTAC

  1. 肝细胞癌

来源:生物世界 2024-09-06 09:59

结果证明,LIVTAC作为一种新型的HCC治疗手段,可有效避免传统药物干预手段因分子靶向性不足而产生的“在靶毒性”,突显了其转化应用的巨大潜力,有望用于其它肝脏疾病的治疗。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张翾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何永捍课题组合作,在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期刊发表了题为:Liver-targeting chimeras as a potential modality for the treatment of liver disease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一类能够特异靶向肝脏蛋白的降解剂——LIVTAC(Liver-Targeting Chimera),成功实现了肝内靶蛋白的精准降解,并在肝细胞癌模型上进行了概念验证。

图片

研究团队利用肝实质细胞特异高表达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的特点,将PROTAC分子和ASGPR配体相偶联,借此实现PROTAC的肝脏靶向摄取和释放。代表性LIVTAC分子XZ1606表现出优异的蛋白降解能力和体外抗癌活性。

机制研究表明,XZ1606与ASGPR结合后以内吞的方式被摄取,在细胞溶酶体被组织蛋白酶B剪切后释放出PROTAC分子,进而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对靶蛋白实施有效降解,最终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和生长抑制(图1)。XZ1606在小鼠肝癌移植瘤模型中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研究团队进一步将XZ1606与索拉非尼联合使用,发现联合用药能更有效地抑制肝癌细胞异体移植瘤的生长,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总生存期,最重要的是在药效提升的同时未观察到明显的血小板毒性。以上结果证明,LIVTAC作为一种新型的HCC治疗手段,可有效避免传统药物干预手段因分子靶向性不足而产生的“在靶毒性”,突显了其转化应用的巨大潜力,有望用于其它肝脏疾病的治疗。

图片

图1. LIVTAC分子作用原理示意图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硕士研究生陈川杰和昆明动物所博士研究生潘永涨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上海药物所张翾研究员和昆明动物所何永捍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及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引才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