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陷阱!Science子刊:山梨糖醇竟是脂肪肝“隐形推手”,肠道细菌才是关键防线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5-11-27 10:12
这项研究彻底打破了 “糖醇类甜味剂无害” 的固有认知,也为脂肪肝防治提供了新方向。
当下,含山梨糖醇等糖醇类甜味剂的 “无糖食品”“低热量零食”,早已成为减肥党、糖尿病患者的心头好,被默认是精制糖的健康替代品。
但一项发表在《Science Signaling》的最新研究,却给这份 “健康信仰” 泼了冷水:看似无害的山梨糖醇,实则是诱发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的隐形风险,而肠道里的细菌,才是决定它是否伤肝的 “关键开关”。这项研究由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 Gary Patti 实验室完成,延续了该团队对果糖代谢危害的系列探索——此前他们已证实,肝脏处理的果糖会 “超级充电” 癌细胞,更是全球 30% 成年人中招的脂肪肝的关键诱因,而山梨糖醇,本质上与果糖 “仅一步之遥”,会引发相似的有害效应。


这项研究彻底打破了 “糖醇类甜味剂无害” 的固有认知,也为脂肪肝防治提供了新方向。未来,通过补充能降解山梨糖醇的益生菌、使用依帕司他等药物阻断山梨糖醇生成,或许能成为预防和治疗 MASLD 的新策略。
而对我们而言,这一发现也敲响了警钟:“无糖” 不等于 “无负担”,选择无糖食品时,不仅要关注配料表中的甜味剂类型,更要控制摄入量,同时通过均衡饮食、补充膳食纤维等方式,呵护肠道菌群平衡~(生物谷Bioon.com)
参考文献:
Madelyn M. Jackstadt et al, Intestine-derived sorbitol drives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in the absence of gut bacteria, Science Signaling (2025). DOI: 10.1126/scisignal.adt354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