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T:阿司匹林“拦截”癌王!港大团队首次发现,低剂量阿司匹林与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风险降低42%相关
来源:奇点糕 2025-02-12 08:59
研究结果表明低剂量阿司匹林或能将患胰腺癌风险降低42%,将胰腺癌相关死亡风险降低57%;而且,阿司匹林对胰腺癌发病的保护作用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状况和血糖控制无关。
近日,由中国香港大学张嘉盛(Ka-Shing Cheung)领衔的研究团队,在著名期刊Gut上发表一篇重要研究论文,为糖尿病患者找到了一种近乎腰斩“癌王”发病率的潜在防御手段。
他们在分析30多万名香港新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长达10年的随访数据后,发现在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服用阿司匹林与胰腺癌风险降低42%、胰腺癌相关死亡风险降低57%、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2%相关。
基于以上数据,张嘉盛团队认为,使用阿司匹林可能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风险的一种预防策略。据了解,这也是首个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证明,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与胰腺癌风险和死亡率降低有关。
正如前文所言,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数倍。
然而,目前并不推荐在2型糖尿病患者群体中筛查胰腺癌,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可靠的筛查方法。因此,在张嘉盛团队看来,寻找有效的预防手段可能是降低糖尿病患者患胰腺癌和因胰腺癌死亡风险的可行策略。
大量研究表明,低剂量阿司匹林具有防癌潜力。就胰腺癌而言,不同类型的研究结果并不统一。张嘉盛团队注意到,之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普通人群,还没有研究探索阿司匹林在新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群体中的防胰腺癌潜力。
为了填补上述空白,张嘉盛团队纳入了香港地区343966名在2001年至2015年期间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8岁,男性占比为52.2%,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6.2kg/㎡。
在长达10.5年的中位随访时间里,有1224名2型糖尿病患者(0.36%)确诊胰腺癌。阿司匹林使用者和非使用者的胰腺癌发病率分别为每10000人年3.1例和4.1例,在时间依赖性分析中,使用阿司匹林与患胰腺癌风险降低42%(aHR=0.58)相关。
在倾向性评分匹配队列中,有121220人(占原始队列的35.2%)被选中,其中包括24244名阿司匹林使用者和96976名非使用者。在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进行的二次分析中,结果保持一致(aHR=0.61)。
在随访期间,共有51151人(14.9%)死亡,807人(0.2%)死于胰腺癌。与不使用阿司匹林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使用阿司匹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22%(aHR=0.78),因胰腺癌死亡的风险降低57%(aHR=0.43)。在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结果。
▲ 研究的主要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张嘉盛团队还评估了阿司匹林与胰腺癌发生之间的持续时间反应和剂量反应关系。
简单来说,阿司匹林的使用剂量越大,患胰腺癌的风险降低越多(≤100毫克,aHR=0.72;>100毫克,aHR=0.54);使用阿司匹林的时间越长,患胰腺癌的风险也越低(<5年,aHR=0.84;5-10年,aHR=0.58;≥10年,aHR=0.31)。
▲ 剂量反应和持续时间反应关系
此外,在亚组分析中,使用阿司匹林与胰腺癌风险降低这一相关性,不受年龄(年龄<65岁,aHR=0.63;≥65岁,aHR=0.53)、性别(男性和女性的aHR分别为0.53和0.68)、BMI(BMI<25和≥25的aHR分别为0.47和0.72)、吸烟史(有吸烟史和无吸烟史的aHR分别为0.58和0.63)和查尔森合并症指数(<2和≥2的患者的aHR分别为0.25和0.64)等因素的影响。
▲ 亚组分析数据
基于以上研究数据,张嘉盛团队认为,在这项针对新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全港性研究中,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低剂量阿司匹林或能将患胰腺癌风险降低42%,将胰腺癌相关死亡风险降低57%;而且,阿司匹林对胰腺癌发病的保护作用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状况和血糖控制无关。
也就是说,使用阿司匹林可能是一种帮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胰腺癌风险的潜在防癌策略。需要指出的是,这项研究成果还需要在临床研究中进一步证实。在可靠的研究结果出现之前,不建议2型糖尿病患者自行服用阿司匹林防胰腺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https://cdn1.bioon.com/images/qcod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