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论坛三嘉宾日程介绍:那洁/杨柳柳/张冬卉等嘉宾分享类器官及器官芯片与疾病建模,2025(第五届)类器官大会北京站,即将开幕!

来源:网络 2025-07-18 11:56

那洁/杨柳柳/张冬卉等嘉宾分享类器官及器官芯片与疾病建模,2025(第五届)类器官大会北京站,即将开幕!
图片

2025年类器官与器官芯片技术被《Nature》《Science》评为"颠覆生物医学研究的十大技术",近5年全球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42.3%。中国在类器官肿瘤药敏检测、神经疾病模型等领域已进入国际第一梯队,但面临产业化标准缺失、跨学科协同不足等挑战。

为破解类器官领域当前面临的技术瓶颈、临床转化壁垒与监管标准缺失等困局,“2025(第五届)类器官大会(北京站)” 将于8月29-30日在北京召开。本次,汇聚全球顶尖科研机构、临床医院、药企及监管机构代表,通过 “技术攻坚-临床验证-标准共建” 全链条研讨,系统性探索解决方案,引领类器官技术转化与应用的新浪潮!

 

01

会议介绍

INTRODUCTION 

会议名称|2025(第五届)类器官大会(北京站)

会议时间|8月29-30日

会议地点|北京希尔顿逸林酒店

主办单位|

生物谷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联合主办|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

支持单位|

hLife

The Innovation期刊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分会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

大会主席|梁琼麟、孙伟

论坛主席|刘鹏、王韫芳、艾晓妮、顾奇、朱楚洪、那洁

图片

扫码立即报名

02
论坛三:类器官及器官芯片与疾病建模

时间:8月30日

 

9:00-9:30 人多能干细胞与类器官模型

那 洁 清华大学 长聘副教授

 

9:30-10:00 人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免疫细胞及类器官用于疾病模型建立和药物筛选

杨柳柳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研究员

 

10:00-10:30 基于心脏类器官的疾病模拟与标准化评价

张冬卉 湖北大学 教授

 

10:30-10:40 茶歇

(最终日程以现场为准)

 

 

03
嘉宾介绍

 

图片
那洁 教授

清华大学医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医学学士学位,于美国佛吉尼亚大学获细胞生物学博士,2002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05年获得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干细胞事业发展研究员基金。2010年回国在清华大学医学院任教。

 

主要研究方向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人类多能干细胞向心血管细胞、造血干祖细胞和免疫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应用这些细胞制作类器官模型, 研究人类器官发育和疾病机理,促进细胞治疗等临床转化应用。获得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权威刊物发表干细胞、胚胎发育、类器官方面论文70篇,他引4000余次。

 

 曾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获得若干项国家专利。为多个国际学术刊物的审稿人,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会员,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生理学会会员。

 

 

图片

 

 

杨柳柳 研究员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

 

2019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之后,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尔医学院做博士后。2024年中旬,入职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准聘长聘系列助理教授。

 

近年来,总共发表SCI论文23篇,其中第一或共第一作者论文16篇,论文总引用2000余次,包括Nature 1篇; Cell Stem Cell 3篇; Nature Immunology 1篇;Circulation Research 2篇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以多能干细胞为平台构建包含免疫细胞及血管的复杂类器官模型,解析免疫细胞及内皮细胞在组织发育及病理进程中的调控机制。

 

 

图片
张冬卉 教授

湖北大学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心脏出生缺陷防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冬卉教授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随后在杜克大学、哈佛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于 2017 年全职加盟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建立独立实验室。

 

长期致力于以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分化来源的心肌细胞等功能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发新型技术方法,构建心肌微器官,并基于此研究心肌病致病机理,开发针对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衰的新型治疗方案。近些年来围绕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器官芯片和疾病体外建模等前沿领域,在 Circulation、Circulation Research、Cell discovery、Redox Biology、Biomaterials、Cell Research、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 SCI 论文 34 篇,SCI 引用 1300 余次。

 

先后入选湖北省“百人计划”、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同时受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04
大会回顾

作为国内最先召开的类器官大会之一,生物谷3D细胞培养与类器官研讨会已连续召开了5届共计为4000+行业同仁、300+国内外展商200+专业讲者提供了深入交流的平台,与会满意度超过98%获得一致好评!

图片

图片

2025年8月,2025(第五届)类器官大会(北京站)将空降北京!继续在前几届的基础上进一步深耕内容和整合资源,力争为众多类器官领域研究者&从业者搭建一个更全面、更盛大、更多元化的交流平台,共绘类器官与新药研发新蓝图!
图片
往届现场回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右滑查看图片]
图片
往届展商(部分)

 

 

 

 

图片
图片
相关链接

 

 

 

 

05
会议注册

早鸟票限时开售!

图片

 

图片
1
赞助形式

 

 

 

展台赞助

 

演讲赞助

 

卫星会        

 

茶歇赞助

 

午宴赞助            

 

晚宴赞助

 

会刊单页

 

资料入袋 

 

会议物料冠名等

图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