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赵方庆团队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空间蛋白质组学新框架
来源:医诺维 2025-01-27 10:18
PLATO 以人工智能算法、微流控和质谱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空间组学技术的重要突破。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赵方庆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Cell 上发表了题为:High-resolution spatially resolved proteomics of complex tissues based on microfluidics and transfer learning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提出了全新的空间蛋白组学技术框架——PLATO,通过整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与微流控技术,实现了全组织切片水平的高分辨率空间蛋白质组检测(25微米分辨率,数千个蛋白),突破了高通量原位组学技术的瓶颈。
现有空间蛋白质组方法主要依赖抗体染色或质谱技术,前者因靶标数量有限,仅能检测几十至几百种蛋白分子;而后者尽管检测种类丰富,但逐点取样的方式极大增加了实验成本和规模。例如,对 1 平方厘米的组织切片进行 100 微米分辨率的网格分析,需要检测上万个 LC-MS/MS 样本,远超出现有质谱检测通量的能力。
PLATO从断层扫描成像的重构原理汲取灵感,通过降维后的平行流投影(parallel flow projection)与深度学习算法 Flow2Spatial 相结合,成功重构出蛋白质的高分辨率空间分布。Flow2Spatial 巧妙运用了自编码器模型,将平行流投影的实验过程模拟为“降维编码”,并通过整合其他空间组学数据(如组织学染色、空间转录组学等),对蛋白质空间分布进行高精度“升维解码”。这一原创算法突破了传统技术难以获取空间信息的限制,不仅大幅提高了空间蛋白质组的覆盖度和分辨率,还为解析其他组学分子的空间分布提供了新方案。
图1.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蛋白质空间分布重构
在原位采样方面,PLATO 结合微流控技术,开发了高通量、低成本的灵活采样平台,可实现 25-100 微米分辨率范围内进行精确采样。相比传统方法,PLATO 通过并行原位采样显著提高了实验效率,同时降低了对复杂昂贵设备的依赖,使得这一技术更加经济实用,为复杂组织的高分辨率空间解析提供了可靠工具。
研究团队通过计算模拟、显微切割和免疫荧光验证了 PLATO 的高精确性,结果显示其能够准确重构组织切片中蛋白分子的空间分布,空间分辨率最高达到 25 微米。此外,针对不同类型样本(如冰冻切片和FFPE组织)分别建立了实验流程,证明了 PLATO 在多种组织类型中的广泛适用性。研究团队进一步对小鼠脑组织、肠道绒毛及乳腺癌等复杂组织进行了高分辨率蛋白质空间分布解析,进一步验证了其在不同应用场景及研究方向中的巨大潜力,为揭示蛋白质动态分布和探究复杂生物过程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图2. PLATO的微流控芯片装置图和原位采样结果
PLATO 以人工智能算法、微流控和质谱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了空间组学技术的重要突破。随着技术迭代创新, PLATO 有望成为推动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工具,并在疾病诊断、精准医学和农业生物技术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后胡倍瑜、博士后何睿乔、博士研究生庞琨及国家蛋白质中心王贵宾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赵方庆研究员和冀培丰副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