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腮帮子里面暗藏“玄肌”

  1. 腮帮子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 2022-01-01 20:49

近日,发表在《Annals of Anatomy》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重新审视了人类咬肌的解剖学结构,并首次发现了以前从未被描述的第三个肌肉层。把你的手放在颌骨(腮帮子)处,然后咬紧牙关,感觉到凸起紧绷的肌肉,那就是咬肌。我们说话和吞咽时都会用到它。在人体中,咬肌(masseter)是主要的咀嚼肌,也是咬合运动的主要执行肌。它与颊肌、





近日,发表在《Annals of Anatomy》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重新审视了人类咬肌的解剖学结构,并首次发现了以前从未被描述的第三个肌肉层。

把你的手放在颌骨(腮帮子)处,然后咬紧牙关,感觉到凸起紧绷的肌肉,那就是咬肌。我们说话和吞咽时都会用到它。

在人体中,咬肌(masseter)是主要的咀嚼肌,也是咬合运动的主要执行肌。它与颊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轮匝肌协同完成咀嚼运动。

咬肌相对其他较大的肌来说是人体最强有力的肌,两个咬肌共同发挥作用,咬合力可达68kg。

咬肌一直被认为是由两层肌肉组成,包括浅层部分和深层部分,其中3个肌腱层属于浅层,2个肌腱层属于深层。

然而,早期的医学文献和研究已经从理论上证明咬肌可能存在更多的组成部分。例如,1995年版的《格雷解剖学》将咬肌描述为三层。在本世纪初进行的其他研究报告也称咬肌有三层,但该研究仅仅是将咬肌的浅层部分分成了两层。此前根据动物研究显示,咬肌不止两个肌肉层,但人类是否与动物一样,或者说早期的理论是否成立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解剖了12具保藏在甲醛溶液(福尔马林)中的人类尸体头颅标本,并对16具新的尸体标本进行CT扫描,还对一名40岁的女性志愿者进行了核磁共振扫描。

宏观和放射学研究结果证明,人类咬肌实际上还有更深的第三层。研究人员将其称为“咬肌冠突部分”(建议的拉丁名:M. masseter, pars coronoidea)。

研究人员表示,咬肌的这一深层部分在其过程和功能上与其他两层明显不同。它起源于颞骨颧突内侧颞侧的后方,肌纤维呈对角向前延伸,附着在下颌冠突基部和后缘的肌肉。在被研究的每一个案例中,咬肌的冠突部分都存在,这表明它是咬肌的一个恒定的结构元素,而不是解剖学上的变异。

研究通讯作者、巴塞尔大学牙科医学中心的Jens Christoph Türp教授说:“我们想强调的是,新描述咬肌冠突部分的意义不仅仅是解剖学上的,测量结果表明,这部分有明显的方向和附着力。我们认为它的功能是稳定颌骨。”

Türp总结道:“尽管人们普遍认为过去100年的解剖学研究已经发现了人体的所有,但我们仍有了新的发现,这有点儿像动物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脊椎动物物种。”

研究人员表示,准确了解咬肌的结构在临床环境中是重要的,对正常肌肉质量和位置的了解可以促进微创手术和对患者的最佳治疗手段。(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