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第十三届亚洲皮肤科学术年会:弱酸性皮肤屏障或将成为科学护肤的新共识

来源:施巴sebamed 2024-05-13 18:31

施巴sebamed开拓皮肤屏障研究新视野。

近日,源自德国医研科学背景的知名功效型洁护肤品牌施巴sebamed首度亮相第十三届亚洲皮肤科大会(13th Asia Dermatological Congress)并举办午间专题会。专题会由大会主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高兴华教授发言致辞,施巴sebamed德国医学科学部负责人莉娜·普瑞夫克(Lina Praefke)博士带来主题分享,从实证研究出发解析pH5.5弱酸性配方对于呵护皮肤屏障的重要作用,并就皮肤屏障研究的前沿话题与国内皮肤科专家展开深度探讨,携手带来一场学术盛宴。

大会主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高兴华教授致开场辞 

高兴华教授的致辞以施巴(sebamed)品牌创始人、德国波昂大学皮肤科医生海兹默尔(Heinz Maurer)的故事为引子。70余年前,海兹默尔医生基于对患者的深切理解和关怀,首创性地开发出了pH 5.5的弱酸性无皂碱洁肤块。在当时,由于学界对皮肤屏障和皮肤微生态的理解尚未深入,海兹默尔医生的这一产品不仅体现了“时代精神”,还具有极大的前瞻性。随后,为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衍生出了配方为pH 5.5弱酸性的产品系列,这些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皮肤状态的日常护理及疾病状态下的辅助管理,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高兴华教授也对莉娜·普瑞夫克博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此次专题会寄予厚望。他期待通过中德专家的合作,推动更多科学发现和技术革新,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并共同守护全球消费者的皮肤健康。

施巴sebamed弱酸性pH5.5系列产品

专题会期间,莉娜·普瑞夫克博士带来了“皮肤护理促进健康人群和炎症性肠病患者皮肤角质层急性应激状态下的微生物种群平衡及保护”主题分享。微生物种群(Microbiome,又译为“微生物组”、“微生物群系”)是指特定生境中的全部微生物及其遗传信息,研究表明其在宿主的免疫、代谢和激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ion bowel disease,简称IB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目前仍无法治愈,被称为“绿色的癌症”。近 20 年来,我国 IBD 发病率快速增长,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当前,IBD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不断引发学界重视。皮肤和肠道分别是人体外侧和内侧表面积最大的界面,都栖息着大量的微生物种群,对人体起着重要的屏障和免疫调节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指出,肠道和皮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和联系,通过免疫、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等途径进行信息交流和调节,肠道菌群失调与皮肤稳态失衡之间存在双向联系。

施巴sebamed德国医学科学部负责人莉娜·普瑞夫克博士分享

研究发现,润肤露的使用对于人体皮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的恢复有着促进作用,其中弱酸性(pH 5.5)润肤露的功效更为显著 。此外,莉娜博士在分享中指出,IBD患者的皮肤微生物种群特征与健康人群存在明显不同,其数量和多样性要明显低于健康人群。一项对比研究显示,弱酸性(pH 5.5)润肤露对于恢复IBD人群和健康人群皮肤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均有裨益。探究皮肤微生物种群与炎症性肠病的联系,特别是通过皮肤-肠道轴影响微生物群、免疫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值得期待的未来探索方向。

专题会特别邀请了吴严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王傲雪教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陈瑾副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彭琬晴医生(上海百汇医疗皮肤科)等国内皮肤科专家,与莉娜博士共同探讨维持弱酸性皮脂膜在临床治疗和患者日常护理中的重要性。专家们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表达了对pH5.5弱酸性配方产品在保护健康皮肤方面的理念的认可,并就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圆桌讨论合影,从左到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吴严教授、施巴sebamed德国医学科学部负责人莉娜·普瑞夫克博士、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陈瑾副教授、施巴中国总经理Patrick Kaminski先生、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王傲雪教授、上海百汇医疗皮肤科彭琬晴医生

专题会最后,施巴中国总经理Patrick Kaminski先生表示:“非常荣幸能借第十三届亚洲皮肤科大会的学术交流平台,向全亚洲皮肤科学领域的专业人士传递来自施巴的声音。皮肤pH值是衡量皮肤屏障功能的重要检测指标,期待维持弱酸性皮肤屏障可以成为科学护肤的新共识。未来施巴sebamed希望与社会各界力量携手,让科学促进皮肤健康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普惠更多被皮肤问题困扰的患者和消费者。”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