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r Cell:肺腺癌的多组学分析——科学家成功揭示跨种族和暴露背景下的致癌机制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5-08-04 11:37
本研究通过多组学分析,全面揭示了肺腺癌在不同种族、性别和暴露背景下的分子特征和致癌机制。
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肺腺癌(LUAD)是最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亚型,近年来,尽管靶向治疗和诊断技术取得了进展,但肺腺癌的高死亡率仍然令人担忧。有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肺腺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和人群中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在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之间,以及在不同性别和种族之间;而且,诸如空气污染和化学致癌物等环境因素的暴露也在肺腺癌的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深入理解肺腺癌的分子基础,特别是在不同人群中的异质性,对于开发精准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ancer Cell上题为“Integrative analysis of lung adenocarcinoma across diverse ethnicities and exposure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MIT博德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整合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对来自北美、东欧和亚洲的406名患者的肺腺癌肿瘤样本及其匹配的正常邻近组织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人员旨在揭示肺腺癌在不同种族、性别和暴露背景下的致癌机制、预后标志物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CPTAC和ICPC队列中的蛋白质基因组学景观特征
文章中,研究人员采用了包括全外显子测序(WES)、全基因组测序(WGS)、RNA测序、蛋白质组学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包括406名患者的肺腺癌肿瘤样本和388份匹配的正常邻近组织进行研究,只在全面解析肺腺癌的分子特征。首先,他们对样本进行了详细的临床注释,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吸烟史等;随后,通过多组学分析识别了与染色体不稳定性、免疫信号通路、性别特异性致癌物暴露及早期阶段肿瘤的“晚期特征”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研究人员还通过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数据的整合,构建了一个基于蛋白质和磷酸化位点的多组学聚类模型,从而用于识别不同的肿瘤亚型及其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肺腺癌在不同人群中的显著异质性,比如,染色体的不稳定性是一个重要的预后标志物,其与肿瘤的高增殖特征密切相关,同时研究人员还识别出了与特定致癌物暴露相关的蛋白质标志物,比如IGF2BP3,该标志物在染色体不稳定的肿瘤中会显著上调,且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不良反应相关。通过蛋白质组学聚类,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具有“晚期特征”的早期阶段肺腺癌亚型,这些肿瘤能表现出较高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免疫“热”特征及较差的预后,相关研究发现为开发针对肺腺癌的精准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础。
综上,本研究通过多组学分析,全面揭示了肺腺癌在不同种族、性别和暴露背景下的分子特征和致癌机制,相关研究结果不仅为理解肺腺癌的异质性提供了新的视角,还为开发针对特定亚型的精准治疗策略提供了潜在的靶点。研究人员还强调了环境致癌物在肺腺癌发生中的重要作用,提示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这些致癌物的分子机制,并开发相应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生物谷Bioon.com)
参考文献:
Shankha Satpathy,Natalie M.Clark,Yi-Ju Chen, et al.Integrative analysis of lung adenocarcinoma across diverse ethnicities and exposures, Cancer Cell (2025). DOI:10.1016/j.ccell.2025.07.011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