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国创新药定价探讨

来源:医药魔方 2024-05-28 10:00

欧美创新药市场发展较早,创新药的定价和支付体系更有利于创新药研发获得回报,而中国的创新药市场整体上还处于培育和逐步健全的阶段,创新药定价的机制和策略也还处于完善过程之中。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生活方式改变引起的慢性病增加,中国对治疗各种疾病的创新药物和医疗技术有着愈发广泛的需求。近年来,国家以企业为创新主体,通过优化创新药开发全链条环境激发产业活力,使得中国药物技术形式和创新水平都在快速提升,甚至在偶联药物、细胞基因疗法等诸多领域达到国际先进乃至全球领先水平,中国创新药通过多种形式走向全球市场的步伐加快且成果显著,极大满足了中国患者的用药需求。

研发和供给端的进步提高了中国创新药产业的竞争力,但是中国创新药产业链条的完整闭环目前还有一块儿重要缺失,那就是成功的商业化,这也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创新药企业开始感受到压力的环节。当产品获批上市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国家医保为核心的创新支付体系会让中国创新药的价格处于低位,如果无法通过“以价换量”的销售策略回收成本并获得合理利润,企业的运营和可持续研发普遍都会面临挑战。

由于中国与欧美日等发达市场在医疗保障体制、支付体系上存在差异,价格策略已经成为影响国内创新药产业链条完整闭环的核心要素。总体而言,欧美创新药市场发展较早,创新药的定价和支付体系更有利于创新药研发获得回报,而中国的创新药市场整体上还处于培育和逐步健全的阶段,创新药定价的机制和策略也还处于完善过程之中。本文对中国创新药定价的部分问题做一粗浅探讨,与同行交流。

▌全球各国创新药定价体系差异

美国创新药的价格是由药企在评价不同利益相关者支付意愿的基础上自主定价,政府一般不会对价格进行管制,但对VA(退伍军人医疗保险)、Medicaid(联邦医疗补助)覆盖群体的药品价格需要进行价格谈判。另外,政府机构不要求开展经济学评价或设定阈值标准。

英国强调以价值为基础的定价,首先由企业自主定价,上市后其价格将根据“品牌药品定价和准入自愿计划”(VPA)调整,主要方式是整体利润控制。同时,通过成本-效益评估以及预算分析等进行单个药品价格的调整。

西班牙选择国际参考作为定价依据,通常选择其他欧盟国家同类药品的最低药价作为参考,尽可能地考虑到药品本身成本。

德国、法国和日本选择与已有标准治疗方案和内部参考价格比较,比较有无附加效益的增加,如果有相同疗效的多种药物存在的话,通过竞争招标获得较低的价格。

我国的药品定价曾经历过一段政府管控时期,2015年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决定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外,取消原政府制定的药品价格,由生产经营者依据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自主制定价格。

定价体系的差异也与支付主体有关。中国的药品支付以社会医疗保险为主,由政府主导,强调全面覆盖和基本保障,医疗保险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补贴和个人及单位缴费。而美国的医疗服务支付以商业保险为主,社会保险为辅,包括Medicare(针对老年人和特定残障人士)和Medicaid(针对低收入人群)等政府计划。商业保险资金来源于个人支付的保费,Medicare部分来自工资税,Medicaid主要由州政府财政支持。这种支付体系差异决定了美国市场可以支持更高的药品价格,中国创新药若能成功出海,也可按照美国市场标准定价。

▌中美创新药价格差异

现有公开资料表明,在全球各国药品定价体系不尽相同的情况下,中国药品价格相比国际各国同一药品最低参考价的中位值还低大约39%,已成为全球价格的“洼地”。

比如,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作为首个全球上市的HER2 ADC,于2019年和2020年分别在美国和中国获批乳腺癌适应症,在中国的上市定价是19282元/100mg,年治疗费用约为80万元;在美国的价格为4107.51美元/100mg,年治疗费用约130万元,大约为中国价格的1.6倍。

第二款HER2 ADC药物德曲妥珠单抗(T-Dxd,DS-8201)分别在2019年和2023年在美国和中国获批乳腺癌适应症,在中国的上市定价是8860元/100mg,年治疗费用约为60万元,美国年治疗费用约140万元,大约为中国价格的2.3倍。

传奇生物BCMA CAR-T细胞疗法西达基奥仑赛2022年在美国获批用于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价格46.5万美元,约为国内CAR-T疗法的3倍。

君实特瑞普利单抗在美国的定价为8892.03美元/每瓶,约合人民币62,982元,而国内同规格产品的售价为1912.96元,美国定价是中国定价的33倍。

泽布替尼是由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BTK小分子抑制剂,2019年11月泽布替尼率先美国上市,年治疗费用约108万元。2020年6月于中国上市,上市价格为11300元每盒(80mg,64粒),年治疗费用约26万元,上市初期在美国的年治疗费用是中国的4.2倍。

药品定价要考虑药品对患者和社会带来的总体价值,这种价值不仅包括药品的直接治疗效果,如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等,还可能包括其他因素,如药品的创新性、研发成本、市场竞争状况、患者未满足的医疗需求以及药品对医疗系统和社会经济的长期影响。因此,若创新药能提供显著的临床优势和满足迫切的治疗需求,更高的定价会更易获得市场认可。

如今我们再来审视泽布替尼的商业化成功,在美国市场的定价能够自信对标同类药品外固然是一方面因素,更重要的因素则是在与BTK领域霸主伊布替尼的头对头临床研究中取得优效结果,成为CLL领域唯一被证实安全性和疗效均优于一代BTK抑制剂的药物,证明了自身总体价值与“定价”相匹配,进而得到了美国医生患者的广泛认可。

泽布替尼进入医保后,国内的价格降低为6336元每盒。如果符合泽布替尼的医保适应症,还可以进行医保报销,按照70%的报销比例计算,患者一年自付费仅4.4万元,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从而让更多的患者能够用得起、用得上创新药。

中、美创新药价格差异的现状无法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但泽布替尼的研发和上市过程体现了中国创新药企的研发实力和全球化视野,也证明了国产创新药同样可以凭借高临床需求、显著的临床优势以及有效的国际化战略实现高定价和可观的销售量。问题在于,适用国际市场竞争规则和标准的泽布替尼对于中国创新药来讲,能否从较难复制的个例成为常态?

▌中国创新药定价关键考量:首发价格

创新药的定价需要考量多个因素,如未满足的临床需求、药品的临床疗效、市场竞争、药品的销售回报、患者的支付能力等。药品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和效益也是定价时需要评估的一个重要维度。

在药品全生命周期中,药品的价格应该是不断变化的,上市首发价格只是基于临床价值最初制定的价格。当药品进入生命周期的中期,考虑到市场竞争、商业环境、患者的可负担性等因素,价格会发生变化。在中国,国家医保局通过医保谈判机制来确定药品首次进入目录和续约时的支付标准。在谈判过程中,药品的临床价值还是决定其能否获得较高支付价格的关键因素之一。

2024年4月国家医保局也提出了药品全生命周期的价格政策,针对药品的不同阶段采取针对性的价格政策措施,这包括产品开发、引入、成长、成熟和衰退等阶段。总体而言,如果一个药品能够满足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或者提供比现有治疗方法更好的疗效,那么它就有理由制定与相应临床价值匹配的合理价格。

当前中国创新药在国内市场的定价和整体销售规模远低于国际水平,在生命周期上表现出“未老先衰”,这使得开发海外市场成为更多创新药企业的共识。但在实现“海外销售反哺国内研发活动”这一目标之前,定价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在国内上市的首发价格。

这也是因为欧美发达国家市场近年来对于药品支出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其一个重要策略是参考发展中国家产品价格/报销价格进行限制,包括选取全球最低价作为参考。如果这一思路进一步深入或实施,中国上市首发定价在产品国际化生命周期管理的影响比重将快速提升。

未来预计将有多款临床疗效显著且已进行全球化布局的重磅产品会在国内获批上市,包括康方生物PD-1/VEGF双抗依沃西(注:完稿时尚未获批)、科伦博泰TROP-2 ADC、百利天恒双抗ADC、恒瑞的PARP1抑制剂等一批在近年达成海外权益许可产品,也包括另一批license-in且具有市场独特性的产品也都需要面临均衡国内外定价的选择。

总体来看,国产新药首发定价已经越来越成为产品开发的重点,尤其对于国内国外市场均准备覆盖,或者具有全球创新价值的产品,在研发成本(引进成本)、风险补偿、临床价值、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国内医保政策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市场定价和国际化战略等方面因子的综合评估,预计会随着国产新药创新水平的提升而越发重要。

2024年以来,国务院、医保局相继发布创新药定价相关政策,推动创新药价格体制调整,为健全国内创新药价格形成机制提出了导向。至于国内创新药如何形成体系化的全球定价策略,如何在国内制定一个更加偏向国际化的首发价格?国内政策细则何时落地,国内创新药企如何应对全球化挑战,同样拭目以待。总之,中国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还会发生深刻变革,行业各参与方需要做更多提前思考和应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