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种诱导胃肠道祖细胞制造胰岛素的新方法
皮下胰岛素注射。当前I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给自己注射胰岛素来控制他们体内的血糖水平。这项新研究提示着病人胃肠道的一些祖细胞可能能够在接受诱导后产生胰岛素。图片来自Dmitry Lobanov / Fotolia。 2012年3月11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在《自然-遗传学》期刊上发表一篇研究论文。
Arch Ophthalmol:ω- 3减缓视网膜色素变性进展
一篇发表在JAMA/Archives期刊之一Archives of Ophthalmology上的报道,揭示患视网膜色素变性成年人服用VitA补充剂4至6年后,距离和视网膜视力年下降率缓慢,因服用富ω- 3脂肪酸的饮食。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视网膜受损伤的眼疾。全世界大约2百万人(约1/4000)受这种典型的引起夜盲的疾病影响。
全球首个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药物诞生,FDA批准罗氏Lucentis第四个适应症
罗氏Lucentis正与拜耳Eylea展开激烈竞争,Lucentis率先拿下DR适应症,标志着对Eylea的绝佳反击。但Eylea正步步逼近,罗氏必须抓住首发优势,竭尽全力快速抢占市场。
FDA授予拜耳Eylea突破性疗法认定——有望成为首个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药物
Eylea有望成为首个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治疗药物,上月Eylea获FDA和欧盟批准用于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该药的第3个适应症。
Cell:血祖细胞接受微环境细胞和子血细胞信号维持平衡
维持平衡是至关重要的。在常见的果蝇中,血液供应的创建和维持需要这种平衡。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干细胞科学家如今发现来自两组不同细胞的双向信号传导对这种平衡是必需的,以便确保制造足够多的血细胞对损伤和感染作出应答和血祖细胞时刻做好准备以备未来之需。 干细胞样血祖细胞---产生成体果蝇血液供应的细胞---收到来自生活于附近安全区或者说微环境(niche)中细胞的信号。
:利用人类血细胞构建出初始视网膜结构
对人血细胞进行重编程而产生的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培养72天后形成初始视网膜结构:这种结构含有一些特化细胞,如它的外层和内层分别存在着光受体细胞(红色)和神经节细胞(绿色),而位于中层的每个细胞核用蓝色表示。这些细胞层类似于人类眼球正常发育时形成的多层结构。
J Neurosci:特殊的基因调节子对成年人的视力及视网膜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2013年8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布法罗大学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清晰的图片,其可以揭示哺乳动物视觉系统的发育过程,这对于揭示人类视网膜疾病的起源及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思路。
Cell:生长因子HB-EGF在斑马鱼视网膜修复中起关键作用
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健康系统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斑马鱼在遭受损伤后能够再生受损视网膜的机制,这一研究结果提示着有朝一日也能够人类身上发挥同样作用的新策略,从而潜在性地允许医生利用这些策略延缓或逆转诸如视网膜黄斑变性和青光眼之类的疾病。
Nature:视网膜中的神经元(封面)
本期封面所示为在一块小鼠视网膜中重建的950个神经元中的7个以及它们的相互接触点(青色球,代表579,724个接触点中的112个),同时还有它们的接触矩阵(见168页)。本期Nature上的三篇论文用视网膜作为一个模型来从单个突触接触点的层面到远程树状相互作用的层面比对神经回路。Helmstaedter等人利用电子显微镜来比对由近1000个神经元组成的一个哺乳动物视网膜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