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世卫列为致癌物的阿斯巴甜,又被证明有危害,导致记忆和学习缺陷,还遗传后代
该研究显示,尽管小鼠每天饮用阿斯巴甜FDA推荐剂量的7%-15%(相当于人类2-4杯235mL汽水),16周后发现,阿斯巴甜会导致小鼠显著的记忆和学习缺陷。
研究揭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Rpd3S核小体去乙酰化和DNA linker收紧的分子机制
《自然》(Nature)在线发表了清华大学李海涛课题组和闫创业课题组撰写的题为Diverse modes of H3K36me3-guided nucleosomal deacetylation by
体外多酶合成维生素B12方面取得进展
该研究不仅开拓了除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合成法之外的第三种维生素B12合成方法,而且对维生素B12合成途径的解析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构建长途径、多元素的复杂无细胞合成体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利用表观遗传学治疗癌症,剑桥分拆公司获辉瑞投资2500万美元
日前,英国生物技术公司 CellCentric 宣布 FDA 已授予其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药物孤儿药资格。今日,该公司表示
揭示突触前Ube3a E3连接酶通过下调BMP信号传导促进突触消除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突触前 Ube3a E3 连接酶如何移除突触。这一发现有助于为治疗安格曼综合征(Angelman syndrome,也译为天使综合征)找到更好的药物靶
研究揭示DNA腺嘌呤去甲基化酶参与PRC2介导的基因表达抑制的新机制
DNA 腺嘌呤第六位氮原子上的甲基化(6mA)修饰最早发现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基因组中,保护基因组免受外源DNA入侵。近年来,多种真核生物基因组DNA上的6mA 修饰也被发现,且其在基因组中的分布、丰度
研究揭示亚细胞定位对RNA聚合酶III命运调控的决定性作用
哺乳动物细胞核中的基因转录过程由三种RNA聚合酶复合物(Pol I、II、III)相互协同完成。其中,RNA聚合酶III(Pol III)不仅是细胞核内转录tRNA、5S rRNA、SINEs等短基因
对学习和记忆至关重要的长时程增强竟由CaMKII酶的结构功能诱导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安舒茨医学园区的研究人员在学习和记忆所需的机制方面取得了一项引发变革的发现,该发现可能为阿尔茨海默病和潜在的唐氏综合征带来新疗法。相关研究结果于2023年8月30
Nature Genetics:甘海云团队揭示亲代组蛋白遗传影响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和早期胚胎发育
该研究结果揭示亲代组蛋白遗传保证了组蛋白修饰景观的遗传,有助于胚胎干细胞分化和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该发现对于理解表观遗传信息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在子代细胞中的分配和继承性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潜在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