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植物miRNA产生的核心工作机制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生物学研究中心戚益军课题组在《自然-细胞生物学》(Nature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SERRATE通过相分离驱动拟南芥切割小体形成并促进miRNA加工”(Phase separation of SERRATE drives dicing body assembly and promotes
豆科植物根瘤发育研究获进展
氮素是蛋白质与核酸等生命体的基本组成元素,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物质合成与代谢等生物学过程。空气中氮元素丰富,但植物不能直接利用。当前,农业生产主要通过大量施用氮肥来提高作物产量,人工合成氮肥耗费大量能源,并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1888年,德国科学家发现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共生可以将氮气转化成植物需要的氮素营养。在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中,豆科植物为
Nature封面:基因疗法逆转表观遗传时钟 恢复小鼠视力
从古至今,延缓或者阻止衰老一直都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生活质量和寿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和延长,但人类尚未完全破解衰老的密码,研究人员也一直在寻找阻止衰老过程的方法。12月2日,在最新一期的Nature封面论文中,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利用基因疗法异位表达Oct4、Sox2和Klf4这3个基因,诱导神经节细胞重编程,成功触
研究发现新型內源分泌肽激发植物的PTI免疫反应和疫霉菌抗性
近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农学院单卫星教授团队题为《The novel peptide NbPPI1 identified from Nicotiana benthamiana triggers immune responses and enhances resistance
植物耐旱机理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赵强博士与合作者联合在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IF=6.84)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AP2 transcription factor NtERF172 confers drought resistance by modifying NtCAT”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发现AP2转录因子NtER
植物生物量分配模式研究取得进展
植物性状反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植物生物量是重要的生产性状,其分配模式是植物生态学和进化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目前对决定植物各器官间生物量分配模式的生态机制仍有争议。最优分配理论认为,植物优先将生物量分配给可获取更多限制性资源的器官以促进生长,因此生物量分配会对环境中资源的可利用性做出响应;异速分配理论认为,生物量在各器官间的分配与环境变化无关,是仅与植物大小
张锋等团队开发新技术,为系统性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
人类遗传学研究发现了成千上万个基因座的遗传变异与复杂的人类疾病之间的关联。特别是,对基于三重基因的全外显子测序(WES)的分析表明,存在大量的从头丧失功能的变异,这些变异导致了神经发育病理的风险,包括自闭症谱系障碍和神经发育延迟(ASD / ND) 。与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确定的常见变体相比,此类从头风险变体通常具有较大的效应量,高度
BMJ:4万多名参与者30年追踪研究结果!利用高质量的植物性饮食来替代红肉饮食或有望降低人群患冠心病的风险!
2020年12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BMJ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示,利用高质量的植物性饮食(比如豆类、坚果或大豆)来替代红肉或许与人群冠心病(CHD,coronary heart disease)发病风险降低直接相关。同时利用全谷物和乳制品来代替红肉、利用鸡蛋来代替加工红肉也能够降低人
桃果实酸度遗传研究获进展
有机酸含量组分是水果果实风味品质的重要一环,与糖分含量、香气物质组分以及果肉的硬度质地等指标协同决定水果的风味与口感。桃是我国第三大落叶果树,其产量和消费量均在我国北方处于水果产业前列。前人开展了桃的果实酸含量遗传定位工作发现,酸度性状在桃中是一个存在主效基因的数量性状,可大致按照果肉pH值大于或小于4.0、可滴定酸含量高于或低于40毫克/克的标
PLoS Med:女性孕期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或与后代机体DNA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改变直接相关
2020年11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南安普敦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肥胖的孕妇或能通过改善饮食和更多的体育锻炼来帮助降低其后代所面临的健康风险;相关研究调查了高糖对妊娠糖尿病女性的影响以及对婴儿机体DNA的改变。如今妊娠糖尿病在全球女性中越来越普遍,而且人群的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