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诺奖最近的中国科学家,“无创产前检测之父”卢煜明最新论文:血液检测精准预测未来癌症风险
近年来,卢煜明教授领导的跨学科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了能够检测多种癌症血液测试技术——FRAGMA(基于片段组学的甲基化分析),并推进到了临床应用,将癌症液体活检推进至全基因组时代。
2025-03-08
Mol Cancer:科学家揭示多种类型癌症发生转移背后的特殊遗传驱动因素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体内和体外促使癌细胞中SP1功能丧失,研究人员就能揭示其在驱动癌细胞生存、侵袭性生长和转移性定植中的作用。
2025-01-18
中美科学家合作揭示一条新的活性氧感应通路,通过抑制线粒体翻译切断死亡信号,保护肿瘤细胞
该研究发现VPS35的氧化调控机制是导致化疗“哑火”的关键因素,为逆转化疗耐药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同时可作为预测铂类疗效的生物标志物。
2025-04-08
《科学进展》:小胶质细胞不“油腻”,才能有效吞Aβ!科学家发现,降低小胶质细胞中脂滴的积累,可增强其吞噬Aβ的能力
在AD进展过程中,小胶质细胞,尤其是CD11c阳性小胶质细胞亚群,会积累大量的脂滴。随后进一步观察到,小胶质细胞内脂滴的积累与其吞噬能力呈负相关。
2025-02-10
科学家发现对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武器!Antioxidants:鼠尾草酸衍生物diAcCA有望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随着diAcCA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试验,科学家们有望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迷迭香的“记忆魔法”或许真的能成为现实,为无数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2025-03-25
Nat Neurosci:科学家发现一种能调节早期大脑发育过程中小胶质细胞特性的新型分子机制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元微核或能作为小胶质细胞转化的特殊生境信号,同时研究结果还揭示了出生后早期大脑新皮层中小胶质细胞特性调节的潜在分子机制。
2025-02-16
多篇重要成果共同解读科学家们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善人类疾病的研究和诊疗!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读科学家们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改善人类疾病的诊疗及研究,分享给大家!
2025-02-27
中国科学家分析万名国人数据,发现按NCCN指南高危标准筛查肺癌漏检率可达81%
研究团队指出,非高危组中虽然检测到的I期癌比例较高,但21.5%为微小浸润性腺癌,存在过度诊断的潜在问题。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