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发现蒺藜苜蓿偏好氮吸收的调控机制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和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研究人员等在The EMBO Journal上共同发表了题为MtNPF6.5 mediates chloride uptake and nitrate preference in Medicago roots的研究报告。该研究发现MtNPF6.5编码植物根部吸收Cl-的转运蛋白,并
研究表明我国紫花苜蓿已形成独立亚群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饲草育种与栽培科技创新团队对国内外紫花苜蓿种质资源进行了群体结构以及不同地理来源亚群之间分化分析,研究表明来源于中国的紫花苜蓿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亚群,为后续开展紫花苜蓿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植物学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
Plant journal:揭示脱水素MsDHN1缓解苜蓿铝毒的分子机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安渊教授团队在Plant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Dehydrin MsDHN1 improves aluminum tolerance of alfalfa (Medicago sativa L.) by affecting oxalateexudation from root tips 的研究论
m6A修饰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中的研究机制
N6-甲基腺苷(M6A)修饰是100多种真核mRNA修饰中含量最丰富的。它是由甲基转移酶样蛋白3(METTL3)、甲基转移酶样蛋白14(METTL14)和Wilms肿瘤相关蛋白(WTAP)添加的动态R
全球首个联合化疗一线治疗转移性鳞状和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PD-L1抗体择捷美®中国获批上市
近年来,得益于生物科技的飞速发展,肺癌的治疗策略持续优化,靶向治疗药物显着提高了具有驱动基因突变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而以PD-1/PD-L1单抗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因受益人群广泛且兼具有效时间长、副作用小的特点,更是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继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之后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特别是为无驱动基因突变的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cosibelimab治疗皮肤鳞状细胞(cSCC)疗效显著:总缓解率47.4%!
cosibelimab是一种潜在的同类最佳、高亲和力、全人IgG1亚型单克隆抗体,与目前已上市的PD-1和PD-L1疗法具有差异化特征。
Structure:揭示人源线粒体内成链状丝氨酸蛋白酶LACTB成链结构与其催化活性关系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茂君教授研究团队在Structure杂志发表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filamentous human Serine beta-lactamase-like protein LACTB”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报道了人源线粒体内成链状丝氨酸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一线免疫治疗!美国FDA批准2种Opdivo方案(Opdivo+化疗、Opdivo+Yervoy)!
与化疗相比,2种Opdivo方案显著延长了总生存期(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