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新纪元!尖端科技赋能肿瘤创新,为药物研发与转化医学“加码”

来源:罗氏 2022-07-10 18:39

突破性临床研发满足患者未尽之需~

79日,2022罗氏肿瘤高峰论坛汇聚逾千位国内外肿瘤资深专家、学者,共襄学术盛举。来自肿瘤临床领域的专家,国家癌症中心(NCC)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孙燕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院士、国家新药(抗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院士、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监事会监事长马军教授,以及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宗久教授出席并担任大会主席。作为备受行业关注的高水平学术盛会,罗氏肿瘤高峰论坛汇聚最前沿创新资讯和最热点学术研究,助力中国肿瘤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实现新突破、达到新高度。

本届罗氏肿瘤高峰论坛以先见·创行为主题,以线上形式召开。为期一天的会议分享探讨了40个国际前沿学术话题,上午大会探讨了新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影响、尖端科学技术对药物研发的促进作用等热点话题,并揭晓了罗氏未来的肿瘤研发管线。下午聚焦血液肿瘤、乳腺癌、肝癌、食管胃肠癌、肺癌及新疾病领域和个体化医疗六大领域,围绕最新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做精彩学术报告。

肿瘤创新进入新纪元,突破性临床研发满足患者未尽之需

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民生健康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的最新癌症报告,中国年新增癌症病例约406.4万例,年新增癌症死亡241.35万例,超过往年数据。作为健康中国15个重大专项行动之一,恶性肿瘤防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抗肿瘤药研发正加速追赶国际步伐,肿瘤治疗水平不断提高。进入新世纪以来,得益于政策利好、科研环境改善和人才力量汇聚,我国全力打造肿瘤创新高质量发展高地,抗肿瘤药研发进入快车道,创新药从质量和数量上得到了双双提升。现时我国已经具备了新药研发的充分实力,也有足够的研发团队力量实现转化医学,在各种国际会议上不断发出中国声音孙燕院士表示。

随着精准医学发展和个体化解决方案的布局,我国肿瘤临床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续患者生命。如今医药研发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技术驱动生物医药行业创新发展,不仅缩短了药物研发周期,降低新药研发成本,也在加速创新开发与商业化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希望未来能借助各方的共同努力,让更多研发创新成果早日惠及癌症患者,减轻全社会疾病负担。樊嘉院士表示。

随着社会对早筛早诊以及规范治疗理念认知度不断提高,在多学科诊疗、跨学科管理体系的支持下,借助各种创新疗法及创新产品,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创新产品和重磅成果落地,为中国临床医生提供新方案、新思路、新视角,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体验与创新解决方案。徐兵河院士表示。

2002年首届罗氏肿瘤高峰论坛在中国举办,至今已走过二十年。罗氏持续带来突破性抗肿瘤药物。截至20223月,罗氏将17个全球创新药品加速引入中国,其中包括11款肿瘤药,为中国肿瘤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临床肿瘤工作中,罗氏肿瘤创新药一直备受关注,成为我们高价值的肿瘤治疗武器。我们希望罗氏的创新产品和治疗方案能够惠及更多的肿瘤患者,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为达到更高的临床治愈而努力奋斗。马军教授表示。

本届大会上,罗氏也展示了未来肿瘤研发管线。罗氏研发管线80个新的分子实体中,有39个与肿瘤相关,占据研发管线的半壁江山。罗氏全球药品开发中国中心负责人李昕表示:“2007年至今年6月,罗氏全球17款创新药品的40多个适应症已加速引入中国。目前罗氏在中国进行的临床试验数量超过130项,在未来的7-8年左右,预计提交超过50个新产品或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其中一半以上为肿瘤产品。

在当天的肿瘤论坛上,由上海医学创新发展基金会、罗氏共同主办的精准医学研究与产业创新发展基金——个体化医疗孵化项目正式启动。该个体化医疗孵化项目以肿瘤领域为主,同时覆盖神经内科和眼科,拟资助10个科技、研发和创新引导项目,提供与临床团队项目阶段匹配的能力建设和业务技能发展体系,以丰富医疗领域数字化产品开发,推动医疗效率的提升以及患者治疗结局的改善。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宗久教授表示:数字智能时代,精准医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受到各国政府、医学界、科技界、产业界等各方高度关注。作为健康领域的工作者我们更要以先进科技和关键技术为装备、以临床问题和未满足的需求为驱动、以转化医学和个体化医疗为导向,更好地捍卫人民的生命健康。

尖端科技荟萃,赋能药物研发与转化医学加速度

创新药的研发面临着相当多的挑战,研发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让相当多人望而却步。根据全球生物技术行业组织BIOInforma Pharma Intelligence以及QLS联合发布的报告,过去十年(2011-2020)9704个药物临床开发项目中从1期临床到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的成功率平均为7.9%,所需要的时间平均为10.5年。基础医学的进步和科技技术的发展,为生命科学领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本届肿瘤高峰论坛带来了包括TIGIT抗体、类器官、疾病建模研究到单细胞测序技术等一系列尖端科技盛宴。

基因泰克科学家Eugene Chiang博士介绍了由罗氏公司开发的TIGIT抗体的研发之路,其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及化疗用于不可切除食管鳞癌一线治疗的研究以及局晚期不可切除食管鳞癌同步放化疗后TIGIT抗体联合阿替利珠单抗维持治疗的研究均在开展中,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国全球首发,获批用于治疗食管癌的治疗,为消化道肿瘤这一中国高发的癌症提供有力的创新药物。

新疗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影响为主题的圆桌讨论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肿瘤内科主任任正刚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外科、乳腺癌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沈琳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张清媛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周彩存教授以及基因泰克科学家Eugene Chiang博士展开了热烈的交流,深度剖析了多个学科中新疗法的应用现状和深远影响。罗氏制药中国医学与个体化医疗副总裁李滨在主持讨论中总结道:罗氏希望通过创新驱动加速研发,借助罗氏肿瘤高峰论坛的良好平台,产学研医通力合作,开展多学科、多国临床试验,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个体化医疗和全病程解决方案,更好地造福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肿瘤患者。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大力强调创新在现代化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明确提出加强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前沿攻关。创新是罗氏的基因,罗氏在引进全球创新产品的同时,致力于赋能本土肿瘤研发,推动中国本土医药创新生态圈建设。

在以基础科学如何赋能癌症治疗为主题的的圆桌讨论中,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韩宝惠教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治疗中心主任马飞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与肿瘤介入治疗中心主任张永宏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泽民教授进行了云端交流,向参会嘉宾生动描绘了基础科研与尖端科技如何实现转化,成为触手可及的临床成果。罗氏上海创新中心负责人沈宏博士总结道:依托罗氏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商业化实力,罗氏中国创新中心和罗氏中国加速器孵化扶植优质的本土医疗创新企业,助力将颠覆性创新从实验室转化为触手可及的药物或诊断技术。

携手合作,实现预防和治愈所有类型癌症的终极愿景

在全球,罗氏40%的现有药品和产品线项目来自于合作。在中国,罗氏见证了过去几十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巨大发展和变化,期待依靠罗氏肿瘤高峰论坛等高水平学术盛宴,推动全球肿瘤领域的多方协作,助力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

中国是罗氏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拥有蓬勃的创新实力,罗氏期待能在中国实现创新共赢。罗氏集团首席执行官施万博士表示,抗击癌症需要全球通力合作,只有通过多方携手,充分发挥科技与医学的力量,才能真正为肿瘤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

深耕中国市场28年,罗氏带来了11款重磅抗肿瘤药物,全面覆盖中国最常见的前六大癌症,满足数百万中国肿瘤患者的未尽之需;在个体化医疗核心战略指引下,罗氏为中国肿瘤患者提供诊疗一体化理念、个体化医疗和全病程解决方案,以实现以更少的社会成本带来更多的患者获益的罗氏制药全球愿景。

罗氏制药中国总裁边欣表示:罗氏肿瘤的愿景是预防和治愈所有类型的癌症。我们知道,这一愿景不可能通过任何一方的力量独立实现。罗氏会不断地推进与中国的肿瘤创新生态圈的合作和探索,合力推动中国研究瞩目全球。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