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第二届组学及临床质谱技术应用论坛暨新品发布会成功举办,开启临床质谱2.0时代!

来源:早筛网 2022-08-23 17:14

质谱技术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析工具之一,近年来在临床检测应用中已初露锋芒,而组学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应用也彰显出了巨大潜力。

质谱技术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析工具之一,近年来在临床检测应用中已初露锋芒,而组学技术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应用也彰显出了巨大潜力。8月20日,第二届组学及临床质谱技术应用论坛暨新品发布会在杭州举行,围绕组学研究前沿、质谱技术的临床应用、高通量临床质谱技术行业标准及产业化等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和互动,展开跨学科的思想碰撞。同时,汇健科技全自动肽谱分析系统及微纳质谱芯片首次亮相并正式发布,充分展现了汇健科技在前沿技术领域探索创新成果。本届大会由杭州高新区(滨江)科协、杭州汇健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浙江大学化学系协办,得到了早筛网、动脉网等行业媒体支持,为业界搭建合作交流平台,进一步构建组学和质谱技术产学研用生态圈。

图片

本届论坛的联合主办方代表杭州市滨江区科技局孔照哲副局长出席了会议。协办方浙江大学化学系副系主任林旭峰、汇健科技董事长邬建敏分别发表了开幕致辞。他们提出,希望通过此次论坛推动临床质谱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发挥组学和质谱技术优势,为精准医疗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作为组学技术的创新企业,需要在学术、产业、资本、医院、用户等构筑的生态圈中得到良性发展。

大会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谭蔚泓教授担任会议主席,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方群作为大会执行主席。论坛邀请了白春学教授、袁瑛教授、梁霄教授、何强教授、李海洋教授、高友鹤教授、周东辉教授、何正富教授等多位临床及学术重磅嘉宾出席,共话组学与临床质谱技术的未来。

新品发布:全自动肽谱分析系统及微纳质谱芯片推动临床质谱2.0时代的开启

全自动肽谱分析系统,可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包含:ClinASP I全自动质谱样本预处理工作站、Bio-pSi®血清多肽检测试剂盒、ClinMS-Plat® I飞行时间质谱仪、ClinSpot I 全自动质谱点样工作站、Clin ATD I全自动真空干靶仪、汇健智云®AI分析软件等。该系统极大地降低了环境和人为操作的影响,提高了检测的重复性和可靠性,使得批内和批间数据的重复性更可控。

汇健科技将微纳材料创新应用在质谱分析领域,结合全流程的自动化处理和分析设备及人工智能软件,解决了肽谱大规模高通量临床应用瓶颈,为组学技术真正应用到临床奠定了基础。

图片

杭州汇健科技有限公司临床质谱与生信中心总监余捷凯

3D微纳质谱芯片,采用高密度阵列样品孔设计,内含半导体微纳结构,具有高效的能量吸收、转移、电荷生成及转移等性能。无需添加有机基质即可辅助代谢小分子的激光解吸离子化,检测灵敏度、覆盖率、稳定性大幅提升。此外Gene Array®核酸芯片的性能达到国际对标产品的同类性能。TCSI Array®质谱成像芯片可实现组织样本的无损分析,所提供的空间代谢组信息已经在多个临床场景测试中展示了巨大的潜力。

微纳材料技术是汇健科技产品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底层技术创新,公司现已建立自主的微纳材料设计、加工及质量控制的全链条技术体系,具备稳定的产业化能力。

图片

杭州汇健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栾春燕

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汇健科技董事长邬建敏分享了3T技术驱动组学临床应用的报告。

图片

杭州汇健科技董事长邬建敏

“汇健科技将引领临床质谱2.0的发展。”邬建敏表示,临床质谱2.0版基于高通量组学理念,运用材料技术(MT)、生物检测技术(BT)、信息技术(IT)对多肽及代谢物分子集群图谱进行高覆盖、高稳定检测。并通过与临床信息的关联,筛选生物标志物组合,通过机器学习模型的建立实现疾病的早筛、辅助诊断、分型、预后判别、用药指导等多场景临床应用。汇健科技将半导体纳米芯片创新应用在高通量质谱分析领域,与AI技术相结合为组学技术临床应用按下“加速键”。“汇健科技“产品+服务+平台”的理念,可以为医院、个人提供多种诊断产品及服务,甚至为组学生态圈内的场景开发及应用企业提供方法及设备平台”

基于“3T”技术的全新一代质谱方法学体系适用血液、唾液、尿液、汗液、细胞、组织等多种类型的临床样本,提供多肽组学、代谢组学、脂质组学、空间代谢组学等多组学解决方案。他还介绍了汇健科技两款推向商业化服务的项目“爱可现®-ColonScr 血清肽谱检测”、“常津采®-LungScr唾液代谢谱检测”。两款产品分别对早期结直肠癌和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表现很高的敏感性。

学术篇:组学与分子医学“双剑合璧”,潜力惊人

疾病如肿瘤,其发生发展比较复杂,用单一技术远不能满足疾病的早筛早诊早治。组学如今发展成“利刃”,在分子医学层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发挥出了其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图片

​谭蔚泓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谭蔚泓发表了以《单个癌细胞的蛋白质分子图谱》为主题的线上演讲。他表示,高通量表征细胞膜的分子特征,是实现肿瘤分子分型和多参数精准诊疗的基础。核酸适体具有分子特异性,可测序,可扩增,可以将高通量基因测序的巨大能力转变为对细胞膜表面蛋白分子的认知能力。他认为,可以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赋能核酸适体实现单个癌细胞表面分子图谱数字化,进而助力精准诊疗发展。

图片

方群教授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方群在《微流控单细胞蛋白质组分析》主题报告中表示,SODA技术具有超高通量特点,可用于单分子分析、单细胞分析、高通量筛选、微量细胞实验等多个领域。他与浙江大学医学院(良渚实验室)王永成和傅旭东研究组合作,基于SODA系统完成了单细胞挑取、细胞破膜、精准分样、转录组测序、蛋白质组分析等工作。研究结果显示,在单个鼠卵细胞当中,平均鉴定蛋白质2000多个至3000多个,转录组数据2万多个,蛋白质组数据约2000-3000个。

图片

李海洋教授

“复杂生物基质中痕量组分的精确和高覆盖测量,特别是未知生物标志物的发现,需要高分辨率或超高分辨的质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海洋带来了《用于临床研究的高分辨质谱技术的进展和展望》主题演讲。他表示,相比串级质谱,高分辨质谱的定性能力、分析通量更为强大,更适合分析未知化合物、分析复杂组分。提高电离选择性以及采用有效的分离手段,会减小化学噪声的干扰,提升定量定性的准确性。同时,多次反射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动态范围宽,适合痕量组分的分析。对于临床高分辨质谱技术的未来应用,他认为结合高通量的样品前处理技术,MR-TOF MS有望在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中起到作用。

“尿液比病理发现得早。”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高友鹤以《从临床样本发现疾病尿液标志物》为主题作了线上报告。他分享了关于尿蛋白质组的AOM/DSS诱导炎癌模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Rat3以及ApoE/小鼠高脂饮食模型。这些模型表明,纤维化、炎症、肿瘤、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精神性疾病等疾病,尿液标志物出现时间早于血液、症状、体征、影像和病理。他还分享了尿蛋白质预测艾司酞普兰药效、晚期肺癌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尿蛋白质组的变化,说明尿液标志物对于指导个体化精准医疗具有积极意义。

图片

周东辉副主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周东辉发表了《基于外显子测序和代谢组学建立胃癌精准分子分型系统》的主题报告。他首先介绍了胃癌分型系统的发展历程,进而指出现有胃癌分子分型系统面临的困境。具体而言,TCGA等分型基于多组学平台费用高昂,临床不具有实用性,且缺乏中国人群数据,对胃癌治疗缺乏指导价值。因此,建立适合中国人的胃癌分子分型系统势在必行。他通过MALDI质谱平台从代谢组学角度发现肿瘤异质性,从而建立起胃癌分子分型系统。未来他将致力于让精准分子分型下的胃癌分层诊疗新模式走向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篇:成果累累  质谱技术助力实现早筛早诊

图片

白春学教授

质谱技术已经被深度发掘,在治疗药物监测、微生物鉴定和小分子生物标志物检测等方面开展了临床应用。质谱技术的发展不应局限于化学分析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分析工具,突破目前的局限性和瓶颈,实现更大范围的应用,成为了学术界和业界共同努力的方向。

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所长白春学作了《肺癌早诊新时代》主题报告,分享了基于唾液代谢谱的肺结节良恶性评估—LungScr研究成果。白春学教授团队在肺癌早诊临床科研中,运用汇健科技平台系统,基于唾液代谢谱构建Lung Scr肺癌判别模型,交叉验证结果显示,肺癌敏感性为72%,健康对照特异性为89%,良性肺部疾病特异性为79%。他进一步解释道,研究结果说明基于唾液代谢谱的AI模型能有效地区分非肺癌人群与肺癌人群,其判别力优于常规的肺癌6项血清学指标,其高特异性能够与现有LDCT技术匹配,有较大潜力应用于肺癌筛查中。基于唾液代谢谱的AI模型能够有效地实现肺结节的良恶性判别,未来可应用在小结节的无创诊断中。此外,他还在论坛中分享了关于元宇宙医疗的见解。

图片

何强教授

“代谢组学方法能够耐受高盐的环境,这个环境非常适合尿液的检测。”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党委书记何强《高通量尿液双组学质谱检测技术在糖尿病肾病早期筛查与诊断中的应用》。报告围绕“糖尿病肾病生物标志物的临床需求”、“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潜在标志物”以及“高通量技术助力尿液多组学标志物筛选”三部分展开。他表示,根据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和非糖尿病肾病患者之间,肾病不同阶段的患者之间,其代谢分子和多肽分子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运用高通量尿液双组学质谱技术,对于指导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早筛早诊具有积极意义。

图片梁霄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梁霄作了《高通量质谱技术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报告。他表示,目前临床应用的肝癌检测技术手段存在不足,临床亟待更敏感、更便捷的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随后,他分享了基于高通量质谱技术的肝癌代谢组学标志物挖掘经验。其中,脂质组学模型能准确区别27例AFP阴性的HCC患者中的26例和全部30例AFP阳性的HCC患者。未来,他将筛选多肽组学标志物并鉴定,筛选诊断效能最佳的多组学标志物,重点关注对早期肝癌的诊断率,力争实现对慢性肝病患者监测管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胸外科主任、主任医师何正富作了《基于质谱成像技术的肺癌组织脂质分子可视化》主题报告。他表示,脂质分子作为肺癌的潜在标志物,结合质谱成像技术以及空间代谢组学研究,将助推肺癌精准诊疗发展。他还分享了他的的研究展望,即通过质谱成像技术的肺癌组织脂质分子可视化,实现不同亚型、不同预后的标志物可视化,组织上多个像素点的空间异质性判别以及术中分子病理。

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试剂研发经理刘美丽博士在大会上作《核酸质谱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主题报告,分析了核酸质谱检测优势、核酸质谱原理、工作流程。她表示,核酸质谱可用于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基因检测、遗传病筛查、肿瘤变异检测等诸多领域。随着核酸质谱技术逐渐成熟与普及,核酸质谱的商业化前景十分可观。

此外,部分与会代表还围绕“组学的临床应用及行业前景”“质谱产业化及行业投资机会”的主题展开了圆桌讨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促进了组学与临床质谱技术的产学研联动,加快相关科技成果的创新转化。汇健科技携解决方案和技术转化成果而来,诚意满满,对行业的发展也信心十足。作为组学和质谱技术领域的引领者,汇健科技正以积极推动行业的发展,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希望更多的力量一起参与进来,共同推动前沿技术赋能疾病早筛早诊早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