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超分辨显微镜研制领域取得进展

  1. 超分辨显微镜

来源:生物物理所 2021-04-04 09:15

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自2006年提出以来发展迅速,该技术巧妙利用特殊荧光分子的光开关特性,结合单分子成像和质心拟合算法,绕过衍射现象的限制,把荧光显微镜的分辨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解析了众多未知的细胞纳米结构,提升了对细胞结构的认知。但长期以来,受定位原理的限制,其轴向分辨率比侧向低2-3倍(一般为50 nm左右),影响了其三维解析能力和应用。中





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自2006年提出以来发展迅速,该技术巧妙利用特殊荧光分子的光开关特性,结合单分子成像和质心拟合算法,绕过衍射现象的限制,把荧光显微镜的分辨率提高了一个数量级,解析了众多未知的细胞纳米结构,提升了对细胞结构的认知。但长期以来,受定位原理的限制,其轴向分辨率比侧向低2-3倍(一般为50 nm左右),影响了其三维解析能力和应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徐涛课题组与研究员纪伟课题组在Nature Methods上,发表了题为Molecular-scale axial localization by repetitive optical selective exposure的研究论文,提出一种轴向单分子定位成像新技术,并研制出新型干涉定位显微镜(ROSE-Z),把单分子定位成像的轴向分辨率提升到纳米尺度。

课题组在2019年突破单分子定位显微镜侧向分辨率后的延伸研究(Nature Methods),继上个工作把侧向分辨极限推进到3 nm后,该工作通过引入非对称干涉光路,进一步在新的维度上突破了轴向分辨率的极限,比传统的柱面镜成像方法提高6倍以上定位精度。利用ROSE-Z显微镜,团队对细胞样品进行了纳米精度三维双色成像,并验证了细胞厚样品成像能力,证明该方法具备优异的轴向分辨率及操作便捷性,可促进细胞纳米结构的研究。

徐涛和纪伟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高级工程师谷陆生、工程师李媛媛、博士生张淑文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生物大分子复合体结构与功能的跨尺度研究"以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的资助。(生物谷Bioon.com)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